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润 《中国水运》2012,(3):43-45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窄、航程长、水深浅,可航水域的宽度和水深均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航条件在沿海港口中相对较差。文章就该航道危险区域和严重影响航行安全的要点做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2.
3.
此文就一起严重的停航停租事故,详细地总结了事故的发生原因及经验教训,并阐述了通海阀在坞修中的重要性,结合多次坞修的实际经验,针对不同的通海阀,提出了相应的修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通海管路系统对水动力噪声的影响,本文选取排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几何模型,划分网格,进行声学数值仿真计算。提出排出口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排出口对声学特性的影响,最终得出排出口优化结构。结果表明,在有无外流场条件下,排出口优化结构的声学特性均明显优于其原始结构的声学特性,表明排出口优化结构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5.
考虑管路系统功能需求,改变阀箱内部结构以及外形尺寸,建立7个方案的阀箱计算分析模型。通过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阀箱出口处3个监测点的声压级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监测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到通海阀箱结构的声学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6.
角式双球阀作为一种新型通海阀,针对其内部流道结构在不同流速下产生的噪声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直接边界元法(BEM)对其进行流噪声数值模拟研究,分析2种不同结构形状角式双球阀的流噪声声压级以及其不同流速下的流噪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结构声压级均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低流速时,双球阀低频特性更明显;开放式流道结构流噪声声压级明显高于封闭流道结构,由于封闭流道结构内部流体较好的流通性,其噪声总声压较开放式结构下降约26.9%,降幅为17 dB(A),封闭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通海阀内流道流体脉动压力与流噪声,从而为新型通海阀的降噪优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通海隧道为依托,对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内力进行监控量测,详细介绍了压力盒和应变计的埋设方法,对监控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通海隧道的施工建议。实践表明,监控结果能反应出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情况,可有效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8.
采用CFD方法对压缩空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过程进行仿真,同时开展水舱吹除等比模型试验,验证了两种湍流模型的预报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水舱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舱内气体压力动态变化特性,分析气源压力、通海孔面积对吹除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湍流模型均可以较好地预测水舱吹除过程,其中,Realizable k-ε模型对气瓶气体压力的预测与试验吻合更好;SST k-ω模型对于水舱中气体压力的预测与试验相对较为接近。通海孔面积增加可以显著减弱水舱气体积压,在气源压力为2.16 MPa、5.04 MPa和8.16 MPa时,通海孔面积增大5.14倍,试验测得的水舱峰压分别减少51.13%、59.90%和64.82%,仿真得到的水舱峰压分别减少50.44%、57.30%和60.02%。在吹除后期,有压缩空气从通海孔溢出,舱内气体压力迅速下降,可以此作为解除吹除的判据。  相似文献   
9.
从河床冲淤、断面变化等方面,对白茆小沙近年来的演变、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涨落潮水流流路分离影响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白茆小沙的演变特征为上沙体滩面高程降低、尾部冲刷上提、下沙体冲失;预计白茆小沙将处于自然变化状态,但其变化将逐渐趋缓。白茆小沙的整治作为规划治理中的一部分,在下沙体的冲失后,已经失去治理的最佳时机。建议加强观测,以便分析其演变对河势及周边涉水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津大沽河5万吨级航道工程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津临港工业区根据需要拟在海河口南治导线北侧通过大沽河开挖一条5万吨级通海航道.通过建立潮流、波浪、泥沙数学模型,利用现场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对航道开挖后在海洋动力条件作用下的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预报,为工程的建设与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