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比较了日服40mg(甲组)和300mg(乙组)阿斯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流加压阻断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活性(fPA:A)和其抑制物活性(PMI:A)的影响。结果表明:静脉血流加压阻断10min后tPA:Ag升高程度用药后较用药前为低(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乙组tPA:A升高程度用药后较用药前为低(P<0.05),甲组用药前后无差异。提示阿斯匹林能保护内皮细胞,增强其对血流阻断损伤的耐受性。40mg/d阿斯匹林较小影响内皮细胞纤溶活性的储备,可能更有利于年中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斯匹林组和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结果 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两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阿斯匹林对照组 (P <0 .0 5) ;2 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 ,但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明显优于阿斯匹林对照组 (P <0 .0 5) ;两组间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显著减少 (P <0 .0 5)。结论 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日服40mg(甲组)和300mg(乙组)阿斯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流加压阻断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活性(fPA:A)和其抑制物活性(PMI:A)的影响。结果表明:静脉血流加压阻断10min后tPA:Ag升高程度用药后较用药前为低(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乙组tPA:A升高程度用药后较用药前为低(P<0.05),甲组用药前后无差异。提示阿斯匹林能保护内皮细胞,增强其对血流阻断损伤的耐受性。40mg/d阿斯匹林较小影响内皮细胞纤溶活性的储备,可能更有利于年中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大白鼠炎症模型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碳酸氢钠(SB)对大剂量阿斯匹林(ASP)的某些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B可使水杨酸(SA)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升高,达峰时间(T_p)提前,消除速率(K_e)加快、半衰期(T_(1/2))缩短、血药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减小;使ASP的抗炎作用减弱。这些影响均与SB的剂量有关。提示在抗风湿治疗中将SB与ASP合用似属不合理配伍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