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与正弦脉宽调制(SPWM)注入零序分量等效原理,设定在SPWM中引入零矢量分配因子K_0。通过K_0对零矢量U_0和U_7作用时间的不同分配得到特定零矢量PWM调制方式。针对这些调制方式各自在控制上的优劣,提出一种组合型随机零矢量分配的PWM(RZDPWM)调制方法。该方法将零矢量由特定模式转换为随K_0实时变化随机模式,通过调制比m对调制波进行分段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减小总谐波畸变率和系统的电磁干扰。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电气网络若干特殊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良  陈薇 《铁道学报》1996,18(6):53-62
对替代定理,三相电路,电气化铁路的换相联接,电力系统短路的特殊问题及其表现形式,作了分析论证。作者特别提出电力系统零序网络定则。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压型馈线自动化线路分段装置系统运行原理,介绍了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隔离方法及其在南防电力贯通线运行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的电流分布,对曲折型接地变压器保护与电缆馈出线零序过流保护的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铁路贯通/自闭线单相接地故障段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据大量的运行故障统计表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约占系统总故障率的80%以上,本方法为了迅速定位并隔离故障区段,提高铁路贯通、自闭线的供电可靠性。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基于改进的统一矩阵算法,提出一种针对铁路10 kV贯通、自闭线的故障段定位方案并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该方案提出一种由FTU、STU和终端监控设备三个层次构成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舍去以往在电站检测零序电压、比较各出线零序电流等做法,仅使用各分段开关处的零序电流一个电量信息,根据各区段零序电流的相位和大小定位故障区段。研究结论:经过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验证,该系统能在10秒内准确定位并隔离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同时也可以为故障的查找和排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兰新客专35 k V及以下电力供电系统采用全电缆方式,自2014年开通运营至今,高压电缆故障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段管内17座电力配电所10 kV站馈线供电系统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小电流运行方式,当出现电缆单相接地故障时,保护方式选择发告警信号继续运行而不是立即跳闸切除故障回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本文针对兰新客专几起典型故障案例,分析既有电力供电系统的弊端,制定对策,解决高压电缆故障频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环网电缆光纤差动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回路极性及完整性的检测一直是困扰电气试验人员的难题。本文研究通过将整流变压器低压侧短路产生电流的方法,验证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环网电缆光纤差动电流保护及零序电流保护回路的极性和完整性,该方法经现场测试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检修旅客列车及试验过程中,经常发生380 V漏电报警故障,此种故障产生的原因较多,且无作业指导文件,查找过程费时费力,本文介绍了漏电报警故障查找方法,并对几种典型的假性漏电案例进行分析,从而降低检修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电力系统电压不平衡度的几种工程近似计算方法,对在零序分量取值不同情况下的不平衡度随正、负序分量相位差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影响各种算法精度和误差的因素,指出各种算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樊彦君 《科技交流》2005,35(3):95-97
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常常容易发生零序电流保护与漏电电流保护概念混淆,本文从概念及工作原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两种保护在不同接地系统下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