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细菌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9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结果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病率为1.16%(99/8 512)。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70.3%,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6.6%);革兰氏阴性菌占29.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0.0%)。革兰氏阴性菌组严重并发症、白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腹胀、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放弃治疗或死亡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更易发生休克、中枢感染、腹胀等并发症,实验室检验更多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及CRP升高;感染早期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选用抗生素可能会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