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观察了平溃散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作用。结果表明:平溃散可非常显著的对抗束缚应激法和消炎痛加乙醇所致的小鼠胃溃疡;对幽门结扎法及HCl损伤法所致大鼠胃溃疡模型也有明显对抗作用。各组分研究表明:平溃散基础方组、全方组、绞股蓝组和沙棘组均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但以全方组抗溃疡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与支架相关的病理主要表现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进行性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是由生物、机械、技术及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复杂相互作用介导形成的病理性新生内膜增生,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本文通过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外基质重构、炎症反应以及新生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53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70例,其中全麻应用51例,颈丛麻醉19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71例,症状好转2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某沿海机场航站区道路以及巡场路上出现锈色斑块病害,对病害区域取样,进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劈裂强度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病害处的成分、性能以及病害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病害的严重程度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锈色斑块为粗骨料的铁相离子与水、空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病害部位的强度、回弹模量和抗盐冻耐久性均明显下降.采取对病害区域进行修补和对正常区域涂刷预防性涂层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易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而易损斑块容易发生破裂,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本文总结了易损斑块的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的方法,同时归纳了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研究,为易损斑块的检出提供综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表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壤分析筛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典型样地斑块植被表层土壤颗粒的组成特征及其空同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质量含量不同,其中细砂(0.25~0.075 rmm)占总土粒质量的75.135 9%,中砂(0.5~0.25 rmm)占13.273 0%,而粗砂(d>0.5mm)和粉砂(d<0.075 mm)的含量相对较少,分别只占5.189 5%和6.401 6:2)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不同,其中粒径1mm≥d>0.1 mm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的99.6%~88.8%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其它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的95.1%~100%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而空间自相关因素的作用很小;3)粒径1mm≥d>0.1 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最优拟合理论模型为曲线模型,空间异质性尺度在24~36.3 m之间,其它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含量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线状模型或块金模型,空同异质性尺度较大,均为146.36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空同异质性与植被空同格局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及溃疡的关系 ,试阐明Hp致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机制。方法 前瞻性研究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及胃化生发生率 ,同时研究胃窦部Hp检出率。结果 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及胃化生发生率分别为 57 69%及 90 % ,胃窦部Hp检出率为 84 6% ;活动期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Hp检出率高于愈合期及疤痕期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球部Hp阳性与阴性者的胃化生发生率大致相同。 结论 Hp致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机制除与Hp直接定植于球部胃化生区 ,造成损害 ,继而形成炎症、溃疡外 ,可能尚有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109例经胃镜及X线检查而确诊的消化性溃疡作了分析,该病与气候,遗传,吸烟等关系密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年青人中发病率较高,该组病人H2受体阻滞剂或铋剂治疗有效率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