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香菇多糖对索拉非尼(Sorafenib)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香菇多糖、索拉非尼对BEL-7402和BEL-7402/S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以及香菇多糖对索拉非尼的耐药逆转倍数;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香菇多糖对BEL-7402...  相似文献   
2.
百合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百合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出纯化的百合多糖,并观察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水提醇沉法从植物百合中提取百合粗多糖,经透析、除蛋白、冷冻干燥后,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纤维素分段洗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的百合多糖;将纯化的百合多糖用于H22荷瘤小鼠,测定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结果 分离出了纯化的百合多糖,经纯度鉴定表明成分均一;该多糖能增强H22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H22肿瘤的生长.结论 纯化的百合多糖成分均一,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单用及联合应用对肝损伤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等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选取清洁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大黄素组(15只)、黄芪多糖组(15只)、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15只)、秋水仙碱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造模组外其他各组同时给对应的药物干预,即大黄素40mg/(kg·d)、黄芪多糖200mg/(kg·d)、大黄素40mg/(kg·d)+黄芪多糖200mg/(kg·d)、秋水仙碱0.1mg/(kg·d),共12周.采集标本后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结果 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或联合应用均可以减轻CCl4对大鼠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尤其是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减少肝组织Hyp含量;保护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包膜规整,细胞质内见少量脂滴,线粒体嵴排列规整,内质网增生且明显扩张,肝窦隙可见呈梭形或杆状的肝星状细胞(HSC),肝窦内充斥少量纤细胶原纤维束,Kupffer细胞脂滴不多.结论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CCl4致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Legg Perthes病早期关节软骨功能状态及其对该病发展的影响。 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幼犬 2 0只 ,雌雄不限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任选一侧髋为实验侧 ,另一侧作为对照。应用TH胶股骨颈内注射法制作Legg Perthes病动物模型 ,于注胶后 8周、1 2周时幼犬分批处死取材 ,观察组织学变化 ,行软骨基质及软骨下骨蛋白多糖 (Proteoglycan ,PG)和碱性磷酸酶 (Al kalinephosphatase ,AKP)测定。 结果 随着实验时间延长 ,关节软骨病变与骨骺坏死病变逐渐加重 ,实验侧关节软骨增厚 ,早期即可观察到软骨细胞分布较稀散 ,软骨深层空缺软骨陷窝明显增多 ,软骨基质及软骨下骨PG含量显著下降 ,软骨下骨AKP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Legg Perthes病时关节软骨功能早期已有明显障碍 ,其与股骨头骨骺坏死病变可相互促进 ,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DEN诱癌)、大黄素组(诱癌同时给大黄素)、黄芪多糖组(诱癌同时给黄芪多糖)、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诱癌同时联合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干预),每组10只。联合灌胃14周。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ALT、ALP、γ-GT和AFU,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用SABC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各组大鼠的ALT、ALP、-γGT、AFU均明显升高(P<0.05),两种药物干预可以减轻肝脏损害(P<0.05)。病理检查证实各实验组大鼠均诱发出肝癌。两种药物均能减少GST-P和TGF-β1的表达(P<0.05),但联合应用未显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大黄素、黄芪多糖干预治疗可以减轻肝损害,降低肝癌标志物GST-P的表达。抑癌作用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了肝癌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河西走廊荒漠石生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具有紫外线抗性及产紫外辐照保护物质的菌株.以菌株紫外辐照后的存活率和菌株胞外产物对大肠杆菌的紫外保护作用为标准,获得抗性菌株S06-11,并对菌株S06-11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S06-11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用乙醇沉淀法提取,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得到活性多糖EPS2.用硫酸-苯酚法和紫外吸收法检测EPS2的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通过检测EPS2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菌株S06-11与Arthrobacter sp序列相似性为97.95%,是Arthrobacter属细菌,该菌株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EPS2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8.1%、50.86%和40.08%,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来自不同省份山药中多糖、水溶性浸出物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山药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数据,为山药GAP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冷浸法测定来自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份30份山药中多糖、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两成分含量以河南地区含量整体最高,山西次之,河北含量较低。结论:山药中成分含量不同与地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将这两种成分作为考察山药道地性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大黄素、黄芪多糖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观察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与联合应用抗HBV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研究模型,选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应用抗HBV作用的效果。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观察它们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大黄素的3个剂量组(12.5、25.05、0.0 mg/L)和所观察的时间点(3、69、d)对HBV DNA、HBsAg、HBeAg表现出剂量与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对HBV DNA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1 mg/L,对HepG2.2.15细胞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40.66 mg/L,治疗指数为1.94。同时发现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对HBV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黄芪多糖联合应用在疗效方面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HB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无明显抑制HBV的作用,两药联用无明显协同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香菇多糖注射于小鼠皮下、观察其胸腺、脾脏重量改变及血浆、胸腺、脾脏CAMP、CGMP含量和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香菇多糖能增加小鼠胸腺的重量,对脾脏重量无影响;能增加小鼠血浆、脾脏及胸腺cGMP含量(P<0.05);降低胸腺及脾脏cAMP含量(P<0.05)。表明香菇多糖对机体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提法研究了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茶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达到73.2%.文中对茶多糖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光照、Cu2+和Fe3+对茶多糖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因此保存时应避光,且应避免接触Cu2+和Fe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