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跟踪调研北京和张家口地区示范运营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上,采集车辆的运营数据,完成了车辆运营里程、加氢量、百公里耗氢量、加氢次数、故障信息等数据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对比,针对示范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论文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和反映了2019年度京津冀地区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区域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来支撑和服务于区域一体化发展。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布局及产业转移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轨道交通的层次及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对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提出应抓住规划,处理好既有轨道交通与新增轨道交通、客货运主要通道与交通引导(TOD)、各种轨道交通间协调衔接等方面关系;加快投融资改革,实施同步建设;创新体制,实现管理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扶持,达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区域轨道交通进行展望,对京津冀一体化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空间进行了浅议。  相似文献   
3.
以世界39个轨道交通系统(含12个PPP系统)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比较在PPP投融资模式与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融资模式下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收益情况.样本的统计结果表明,应用PPP模式有助于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收益.结合马尼拉MRT-3、北京地铁4号线、曼谷BTS等案例对PPP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认为PPP模式对于缓解投融资压力以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轨道交通建设应用PPP模式的一些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PPP主管部门以及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层次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教学改革、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分析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层次、区域性分别进行阐述,提出推行个性化职业教育定制服务,学习者自助“菜单式”订购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由政府主导、院校及培训机构为实施主体、企业参与“三位一体”的方式共同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搭建区域性心理健康维护平台等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京津冀铁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原则、目标任务等方面提出铁路交通一体化发展构想,以期为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京津冀”地区各种轨道交通的特性,论述了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目标、特性和规划原则,并提出了规划布局初步方案:以京津为中心,规划北京-天津、天津-秦皇岛、天津-黄骅以及天津-石家庄等4条基本线路,并对相应的站点布局、运行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总结东京、伦敦、纽约、巴黎4个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发现规划、设计和运营中存在以下问题:规划的前瞻性稍显欠缺;协同发展考虑不足;运营方面细节关注不够。进而提出从全局出发,优化规划方法;加强各部门协作,实现都市圈均衡发展;关注出行者需求,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测京津冀地区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的不均匀沉降,利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的干涉点目标时序分析技术,借助C波段SAR卫星序列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获取的51景降轨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相关资料对沉降漏斗的演化态势进行归因性分析,并对该区域高速铁路沿线地表沉降监测及时序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年沉降速率为20~206mm·a^-1,漏斗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达248mm,其中,区域内3条高铁沿线均存在明显的沉降,沉降速率均超过100mm·a^-1,最大值位于高铁路线的雄安县段,漏斗中心沉降速率达185mm·a^-1,累积沉降量为200mm;研究区域的整体沉降趋势稳定,沉降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而高速铁路沿线的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完善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研究其演化规律对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基于复杂网络的Space L模型,使用Gephi软件构建1950—2030年的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模型,并计算网络直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及介数中心性等特征指标。通过对特征指标的演化分析可知,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呈现较明显的3阶段发展特征;网络结构由单中心放射状逐渐向多中心环形放射状发展,表明网络结构在逐步发展完善;从区域协同发展角度,应优先围绕雄安新区、首都新机场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并加强其与区域内现有站点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对调整优化城镇群空间布局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交通一体化发展提出的要求,从战略区位、社会经济格局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总结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特征,并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在运输结构、交通设施网络空间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分别从客运、货运以及体制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包括以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为导向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提升区域运输组织效率和一体化服务水平、加强区域规划统筹、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以及加强土地和资金等相关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