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炸药爆炸产生的爆生裂缝是由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运用炸药爆炸的应力波理论,计算初始裂纹的长度;然后按照岩石的脆断理论计算爆生裂缝的最终扩展长度,对预裂爆破中爆炸作用过程和裂缝的扩展机理进行分析。同时还讨论了预裂炮孔间距的设计方法,认为在炮孔间距设计时,应考虑原生裂缝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杨帅  魏明晖  方从启 《水运工程》2017,(12):198-203
采用ANSYS建模和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的方式,分别使用HJC、脆性损伤、盖帽和混凝土损伤等4种混凝土本构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侧向冲击过程进行仿真。从系统能量的角度验证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并将冲击过程中的冲击物块加速度和钢筋应变的历时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仿真计算的正确性。从各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模拟所耗费的计算时间以及所需的参数数量等方面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基于脆性涂层法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脆性涂层法研究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脆性涂层的裂纹围绕着碎石与沥青胶砂的界面发展,在该界面位置拉应力高度集中;路面基层的裂缝顶部附近发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区的碎石与沥青胶砂界面是最容易萌发裂纹引发裂缝扩展破坏的部位;脆性涂层的裂纹分布总体是从车轮作用面向四周扩散,并围绕大粒径碎石扩展,弯拉型反射裂缝与剪切型反射裂缝涂层裂纹分布明显不同;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考虑老化的沥青结合料低温感温性指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验证不同老化程度沥青结合料的针入度指数IP、当量脆点T1.2与SHRP低温弯曲梁流变指标间的关系,选取3种常用重交基质沥青进行薄膜烘箱试验和不同时长的压力老化容器老化,测定不同老化程度沥青在不同较高温度的针入度,得到针入度温度指数AlgP、K、IP和T1.2;测定不同较低温度60 s时的弯曲梁流变指标S、m,得到低温蠕变温度指数AlgS和Am。通过试验得出: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沥青的感温性降低,温度稳定性增加,T1.2呈升高趋势;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而言,其较高温度下的针入度温度指标AlgP、K与较低温度下的低温蠕变温度指标AlgS、KlgS、Am、Km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中国“八五”攻关专题中建议的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IP和T1.2与SHRP建议的低温性能评价指标S和m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不同金属材质在低温环境下的一些机械特性,并结合高速铁路接触网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低温冲击韧性是选择金属材质应重点考虑的因素,然后针对受低温影响较大的钢材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最后提出了严寒地区高速接触网材质选型上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6.
岩石孑L洞试件变形破坏的电测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裂纹(breakoutorspal|ing)是硬岩地下洞室开挖损伤区的主要破裂形式,对实际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起到了控制作用.选取了粉砂岩圆孔试件进行了双向不等压加载,采用贴应变片的电测法作为监测手段,对剪切裂纹形成演化规律及进一步诱发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试件表面观测点应力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等压条件下剪切裂纹的发生机理:不等压下脆性硬岩洞壁不容易破坏,但当加载到一定水平时,破坏很突然,并迅速诱发了“V”形区;孔壁附近发生的是剪切破坏,孔壁深处发生的是拉剪复合型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断口分析与微观组织分折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Ⅳ级钢筋闪光焊接头的脆断原因,提出了改善接头性能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50年前,疲劳设计在美国人看来并非是一个很严重的桥梁性能问题.疲劳设计运用了限制最大应力的概念,即假定疲劳极限发生在2×106次循环荷载时,利用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的比R,限制各点的最大应力.根据道路类型与每日平均车流量,采用型号为HS-20的设计车来测定特定周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发现钢结构桥梁中存在疲...  相似文献   
9.
回顾机械式隧道掘进工程,考量切削刀头与岩体间互制行为乃至破坏机制之极近域场研探甚少。本研究以双刀式正向楔形贯切破坏试验(normal wedge indentation fracture test)简化仿真实务钻掘工程之多刀楔切削行为为例,并配搭非破坏检测之电子斑点干涉术,探究此项接触互制行为之丛聚、初裂与裂衍等系列破坏特征。于双刀贯压位置下方某深度,采用裂缝开口位移(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COD)作为回馈控制讯号,求得完整峰前、峰后之加载历程,以进行相关破坏演化之观察。受贯压之类岩(rock-like)试体以水泥砂浆行之,于无围压状态下,变化双刀间距作为主要变量,以理析开挖机具群刀互制之力学行为。再者,配合具高精度(微米)且非接触式之实时、全域性观测等优点之电子斑点干涉术,所得结果计可研探:1)峰前延性破坏之弹-塑性发展及脆性破坏时机与方位,亦即峰前变形连续(displacement continuous)之弹-塑性界面往临界发展趋势;及变形不连续(displacement dis-continuous)之初裂与裂缝演化;2)峰后脆性破坏裂缝伸衍之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开口螺钉断裂的材料分析及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动夹钳单元中开口螺钉在高寒环境使用时发生断裂,对断裂的螺钉进行了断口分析,并对所使用2Cr13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分析,检测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冲击功,系统研究分析开口螺钉在低温下出现脆性断裂的原因并提出该零部件材料适用于低温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