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汤翁晚期剧作《南柯记》和《邯郸记》的曲牌唱腔设计中,多借用北曲铿锵之音为主腔,表达出愤慨的音乐主题意义,特别是在开篇的唱腔设计上表现出一种固定的主腔模式,即以宋词豪放派常用的词牌作为自报家门,再以南正宫引子与仙吕入双调的套数结构为序曲,继而过曲插入北曲唱腔以形成铿锵震荡的音乐效果,从而表现出音乐情绪的激宕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其行动主体是个体与集体的统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民众,包括青年大学生为之共同奋斗。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必须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红楼梦中的小道具——手帕入手,通过对摔帕、赠帕、题帕、忆帕、焚帕等细节及丢帕、找帕、梦帕、还帕等情节的梳理,浅析它在宝黛爱情、红芸之恋中的示情、释情及传情作用。在红楼梦中,手帕不只是宝黛爱情、红芸之恋故事中的两大线索,与手帕相关的某些情节还起到了丰满作品人物形象、从旁暗示整部作品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王夫之“梦”的作品的产生契机与丰富内涵进行梳理和解析,昭示他对理想、人生和世界的由衷感悟:理想如梦、人生如梦、世界如梦,为其词作笼上了一层感伤、凄美的色彩,营造了一种虚幻、缥缈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诺曼·梅勒的两篇存在主义小说《一场美国梦》和《刽子手之歌》中主人公罗杰克和吉尔摩从“反抗主流社会,追求复归自我”;“用暴力的手段满足自我”;“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梅勒按照美国存在主义者“希坡斯特”的模式塑造的,都勇于反抗主流社会并倾向于通过暴力手段满足自我。但由于两个人物所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民俗内容,作者曹雪芹以自己敏锐的眼光艺术地运用民俗内容,创作了的典型环境、塑造了典型形象、刻画了典型性格、揭示了主题思想,使民俗内容成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红楼梦》也体现出作者的民俗思维观和民俗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王夫之“梦”的作品的产生契机与丰富内涵进行梳理和解析,昭示他对理想、人生和世界的由衷感悟:理想如梦、人生如梦、世界如梦,为其词作笼上了一层感伤、凄美的色彩,营造了一种虚幻、缥缈的意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