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Zn(acac)2.H2O为前驱体,以硅片为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同的催化剂条件下,分别制备了ZnO纳米棒、ZnO纳米钵以及C纳米管,并分别用SEM、TEM、EDS和XRD对各产物进行了表征。当催化剂为水溶性金纳米粒子时,制得ZnO纳米棒;当催化剂为Fe-Pt合金时,制得C纳米管;当不用催化剂时,制得ZnO纳米钵。  相似文献   
2.
用波长为1064nm的Nd—YAG激光器,在氧的活性气氛中,通过激光烧蚀Zn靶在Si(111)衬底上获得ZnO薄膜.用电子显微镜(XRD和FESEM)表征ZnO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用光致发光谱表征光学性质.实验中观察到紫外光发射和深能级的黄绿光发射.紫外光发射是ZnO薄膜的固有性质,深能级光发射是由于存在氧反位缺陷(OZn).紫外光发射和深能级光发射的强度依赖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在nm级范围内的ZnO薄膜可以获得高强度的紫外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浸渍提拉法(基于组装的小型提拉装置)在普通玻璃片上制备出ZnO:Al(ZAO)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等检测手段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l^3+浓度为1.0%的ZAO薄膜表面最为致密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薄膜的晶体平均粒径明显增大,电阻率逐渐减小;不同掺Al量的ZA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光率均在70%以上,当Al^3+浓度为1.5%时,550℃退火2h,电阻率最小,为5.9×10^-2Ω·cm。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ZAO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Gel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出C轴择优取向性、可导电的A l3 离子掺杂的ZnO透明导电薄膜.利用SEM、XRD等分析手段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为六方纤锌矿型结构表面平整、致密.通过标准四探针法测定了A l3 离子掺杂的ZnO电阻率,证实了薄膜的导电性.实验发现,当离子掺杂浓度为1.5%,前处理温度为300℃,退火温度为600℃,薄膜的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束反应蒸发(REBE)技术、多晶ZnO(纯度99.99%)陶瓷靶为原料、在NH3/H2混合气(NH3的体积比2.7 1%)环境下生长了ZnO纳米结构材料,研究了衬底温度对所获得ZnO纳米结构材料在表面形貌、结晶质量、Raman散射及荧光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生长温度(~500℃)有利于获得ZnO纳米针/纳米柱,而在相对衬底温度(~400℃)较低时容易得到具有花状形貌的ZnO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6.
ZnO nano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 by microwav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ZnO nanostructures (ZNs). The effects of pH,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on yield of ZnO were investigated. The yield of Zn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valu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High yield and well crystallinity of ZNs could be obtained at 120°C for 60min by microwav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The spherical and rugby-like ZNs were obtained at 120°C without triethanolamine (TEA) and with TEA (mass ratio, $r = m_{Zn^{2 + } }$ : m TEA = 1: 1),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Zn(OH) 4 ?2 ions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 and TEA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nucleation and morphology of ZnO nanostructures.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ZnO nanostructures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级尺寸的四针氧化锌晶须,利用热重及X射线衍射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生长时间对晶须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在较短的生长时间下,产物主体结构为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花状晶须含量逐渐增多,并且晶须出现了二次生长,针体上富集了大量微细晶须.  相似文献   
8.
采用Sol-Gel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出C轴择优取向性、可导电的Al3+离子掺杂的ZnO透明导电薄膜.利用SEM、XRD等分析手段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为六方纤锌矿型结构表面平整、致密.通过标准四探针法测定了Al3+离子掺杂的ZnO电阻率,证实了薄膜的导电性.实验发现,当离子掺杂浓度为1.5%,前处理温度为300℃,退火温度为600℃,薄膜的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ZnO本身具有许多优点,其纳米材料对比于其他纳米材料有更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因此ZnO纳米结构的制备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此文阐述了ZnO纳米材料近年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关于ZnO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生长机理、表面形貌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化锌纳米颗粒引致大鼠肝细胞(BRL-3A)和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毒性的潜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100mg/L)的氧化锌纳米颗粒与细胞相互作用不同时间(12~48h)后,检测细胞的生存率及细胞生成的活性氧(ROS)和谷胱甘肽(GSH)浓度的变化。结果氧化锌纳米颗粒以浓度依赖模式及时间依赖模式诱导细胞毒性,且大鼠肝癌细胞对氧化锌纳米颗粒的耐受性好于正常大鼠肝细胞;ROS的浓度变化与GSH浓度变化的关系及其与细胞生存率变化的关系都呈负相关,即氧化锌纳米颗粒诱导的细胞毒性是通过氧化应激产生作用的。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诱导的细胞毒性在不同种类的细胞间存在差异,这一结果有利于准确评估纳米材料对生物机体的整体毒性效应,并为应用纳米材料科学、合理地治疗肿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