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脂肪酸废水的厌氧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合成脂肪酸废水首先采用氧化钙处理,使其浓度降低到3000mg/L以下,再采用中温厌氧生物处理。在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5天时,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79.1%,沼气产率为0.41NM3/kgCoDCr试验还发现,的存在失使厌氧发酵的pH值上升。  相似文献   
2.
厌氧消化过程控制因素及pH和Eh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厌氧消化是现代废水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讨论厌氧消化过程的控制因素,并利用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理论分析了pH值和Eh对厌氧消化过程影响的机理;利用Nernst方程推导出了描述pH值变化对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的影响的方程式;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实际工程中的具体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5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7例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111株,其中需氧菌26株、厌氧菌37株、L型细菌48株;且以两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总检出率94.9%。表明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做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能显著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各自的抗菌谱不同,3种细菌同时培养对临床准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琨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04-106,117,M0013
浙江某工业型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主要接收县城内的生活污水以及周边工业区预处理后满足入网标准的工业废水,针对污水来水特性采用了水解酸化、多模式AAO、高效沉淀、深床滤池及臭氧催化氧化的处理工艺,通过介绍工艺流程以及工程的设计参数及特点,并结合实际运行的可靠性,为工业型城镇这种工业废水占比较大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水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对氮、磷排放的限制标准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解决和处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矛盾关系和弊端,提高传统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综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和厌氧氨氧化、反硝化与甲烷化等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朱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270-273,282
提出一套新的组合工艺,重点考察EGSB反应器实现厌氧氨氧化、甲烷化与反硝化耦合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及其启动特性。结果表明: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的EGSB反应器能够用约45 d的时间完成耦合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处理城市污水的启动,硝酸盐和COD的去除作用显现较快,运行初期反硝化与甲烷化反应起主导作用;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从无到有,启动完成后厌氧氨氧化与甲烷化成为主导。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同时稳定去除可作为启动完成的标志,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 h,反应区上升流速0.83 m/h的条件下,氨氮及COD取得的最高去除率与去除速率分别为45.2%、58.8%和0.107kg/(m3.d)、0.865 kg/(m3.d)。EGSB反应器的释磷转吸磷现象、pH值和污泥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启动完成的参考标志,而DO则无法起到指示启动完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简化流型,建立了其结构优化模型,通过求解并分析,得到如下结构:(1)在反应器结构设计中,为了提高容积效率,应着力于反应器布水装置和三相分离器的技术开发;(2)由于常规UABS反应器在提高水力负荷上难有突破,故应开发UASB反应器与其它工艺结构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8.
非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酸化的可生化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观B/C指标和理论B/C指标评价了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COD为1 064~63 900 mg/L的废水,采用表观B/C评价指标,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了0%~96%;采用理论B/C指标,可生化性提高幅度为2%~21.6%.实验结果表明用理论B/C指标评价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较之表观B/C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说明对于非硫酸盐废水类型,理论B/C作为评价其酸化过程改变废水可生化性的指标同样适用;酸化出水的理论B/C随废水COD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理论分析认为其与废水的酸化度(α)有关,酸化度越低,酸化出水的理论B/C越低.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生活垃圾微生物厌氧发酵(消化)的原理及工艺,分析近年来城厌氧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介绍了厌氧处理技术的新工艺,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处理脂肪酸废水的启动和运行效果,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与容积负荷的关系、容积负荷与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的关系.结果表明,反应器25 d即可完成启动,达到设计运行负荷25 kg COD/(m3.d);反应器运行负荷为25 kg COD/(m3.d)时,处理效果最佳,出水pH值为6.80~7.23,VFA约为130 mg/L,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pH值变化滞后,VFA的变化比pH值能更好表征反应器内部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