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猛  张艳艳 《隧道建设》2015,35(6):589-594
为解决双连拱隧道独头掘进不能提前施工中隔墙进而导致正洞无法开挖的问题,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提出"三导洞+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和应用。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其在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中的实施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设置联络通道及组织洞内多次交通转换,使得中隔墙得以提前施工,实现了快速施工;2)通过确定合理施工步序,采用拱架密排对联络通道处加固、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地层加固方法选择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法作为当前城市软土隧道最常用的修建方法之一,相关工程事故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多是由于端头地层的稳定性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所致,因此,端头地层失稳成为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的一个主要风险点。为降低该风险,保证盾构工程的顺利进行,基于相关工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结合作者的工程设计经验,针对盾构始发与到达的端头地层稳定性加固控制问题,通过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提出了一个盾构始发与到达的加固方案库,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程序构建了一套盾构始发与到达加固方案的自动推理方法;2)考虑有水和无水2种情况,根据各类土的类型特性和关键参数指标,对盾构始发与到达工程中的各单一类型土层分别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判别;3)根据各类土的地层稳定性分析与判断结果,提出了盾构始发与到达地层的综合稳定性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岩溶地区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特大型溶洞难跨越的问题,采用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特大型溶洞的特点与处治难点,提出采用"承载桩基-纵横框架梁板-钢筋混凝土挡墙"组合处治结构与洞渣回填综合处治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以回填为基础、自下而上交叉施工处治结构的施工方法,并提出洞渣回填、承载桩基、纵横框架梁板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施工等关键技术。现场施工实践证明,该溶洞处治效果良好,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与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4.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7,37(6):647-654
阐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介绍世界发达国家、地区以及我国大陆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情况;简述国务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针对当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有序推进。2)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明确入廊要求、实行有偿使用、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融资支持等。3)具体措施:(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法规体系;(2)系统科学地编制好城市综合管廊规划;(3)建立统一管理、分工协作、衔接有序的综合管廊管理体制;(4)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应到位而不越位;(5)推广PPP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5.
申志军  夏勇 《隧道建设》2017,37(12):1518-1528
目前铁路隧道施工以矿山法为主,但在黄土等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风险大、进度慢;而盾构法已在地铁、水下隧道等软弱地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蒙华铁路砂质新黄土隧道:1)通过矿山法与盾构法比较确定采用盾构法施工。2)从开挖内轮廓、刀盘开挖特点、管片拼装方式、管片受力及配筋4个方面对马蹄形盾构隧道和圆形盾构隧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马蹄形盾构隧道的断面利用率更高,马蹄形管片与圆形管片受力有所差别而马蹄形管片配筋量更低。3)介绍马蹄形盾构设备概况,并对马蹄形管片设计进行研究。4)例举马蹄形盾构掘进过程中遇到的防寒防冻、管片底部开裂和遇到含姜石的老黄土掘进困难等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经过1年多的施工实践证明,在黄土隧道马蹄形盾构施工风险低,质量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蒋元勇 《隧道建设》2013,33(4):305-308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地下隧道埋深大,达到50 m,从南向北分别穿过邙山和黄河漫滩,属于有压力承水隧洞。为了达到隧洞结构的安全要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保证通水过程的结构安全。隧道先由盾构法施工、管片拼装成型,再进行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波纹管,穿钢绞线对已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环形张拉预应力施工。介绍环形张拉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重难点及处理技术,并通过模型计算及数据建立得出钢绞线伸长值和摩阻因数的关系。实践证明: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运用二次衬砌预应力环形张拉技术能够满足正常输水对结构的要求,确保输水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喻钢  吴惠明 《隧道建设》2018,38(2):249-254
为解决传统方法对盾构管片建模重复性工作较多的问题,介绍基于Revit参数化技术,将标准盾构预制管片中的变量参数进行参数化处理,通过修改参数快速生成新的盾构预制管片的方法,且针对盾构管片错缝拼接工作繁琐、拼接位置不准确等问题,采用盾构管片旋转角度参数及盾构管片到参考点距离参数进行参数相关的处理,使盾构管片随距离参数的改变而自动发生相应角度的旋转,从而快速并准确地完成错缝拼接的方法。利用Revit参数化对盾构管片进行建模和错缝拼接的方法,能极大地加快建模的效率和拼装的准确率。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市虹梅南路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中,对虹梅南路越江隧道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生  杨立新  苟红松 《隧道建设》2012,32(6):806-810,820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环境在满足通风与职业健康要求的同时也满足舒适性要求,从隧道气候三要素(温度、湿度和风速)入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与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重点分析了隧道气候三要素对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总结提出了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建议标准,并对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检测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合理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了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的主要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文丰  张义隆 《隧道建设》2014,34(Z1):41-47
近年来,台湾开发的部分重大建设均牵涉山岳隧道的开挖,因台湾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受其影响,常发现有温泉形成。隧道内如有温泉水流出,则相比一般隧道外的作业环境温度要高出很多,而大部分隧道会遇到温泉水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实际工程案例的现地探查数据及隧道开挖施工效率进行分析,探讨了温泉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以期为高温隧道开挖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官林星 《隧道建设》2013,33(7):579-585
为了探讨盾构法输水隧道的设计难点,以南昌市城北水厂盾构法输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隧道的受力分析与设计进行详细论述。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在考虑隧道抗浮及地层特点的基础上,对隧道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管片及接收井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2)盾构法输水隧道与公路、铁路等其他用途盾构隧道的最大区别在于内水压的存在,其设计难点在于合理内水压力的确定; 3)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隧道所受的外部最高、最低地下水位,隧道运营阶段的平常内水压力与异常内水压力等因素进行多工况组合,得到隧道的内力包络图后进行配筋,才能得到安全经济的设计结果; 4)穿越赣江盾构法输水隧道的实施可增加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岩层中单衬砌盾构法输水隧道的工程案例,可为小断面输水隧道的建设提供新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