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西南路网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四川出川通道进行规划展望,提出四川南向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探讨建设川南通道的方案和通道引入相关枢纽及地区的改扩建方案。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西南片区铁路路网的特点分析,逐一分析出川通道的规划和发展;采用技术经济比较法对南向通道方案进行比较论证。 研究结果:在西南片区形成沟通广东广西地区的一条新路网,有利于西南路网布局及发展;带动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相关枢纽总图布置特别是成都枢纽客运站布局提供合理的发展前景。 研究结论:四川南向通道宜采用沿成昆通道至峨眉,修建峨眉经宜宾、叙永至贵阳的双线大能力通道,经黔桂铁路至柳州,分别经湘桂线南下广西地区,经柳肇线可达广州及东南沿海地区;成都枢纽成都南站可作为川南通道客车的始发终到站;贵阳枢纽结合川南通道引入需新建枢纽内第二客运站。  相似文献   
2.
道路网短期交通流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介绍了用于短期交通流预测的两大类模型:统计预测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其中各种模型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将历史平均模型、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非参数回归模型、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与贝叶斯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一个真实路网的短期流量预测,比较了各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组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误差最小,可靠性最高,是一种对短期交通流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Elman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的精度,分析了离散的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数学模型,基于Elman网络原理,建立了回归神经网络交通流模型。回归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上下文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节点数目分别选为8、30、30和2,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回归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对一条5路段的高速公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回归神经网络平均相对误差为8.683 7×10-5,最大相对误差为4.237 1×10-4,与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相比较,Elman回归神经网络能更好地逼近交通流数学模型,真实地描述交通流基本特性,能准确地建立动态交通流模型,适应交通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大连铁龙动力院景B区部分建筑物地基土加固处理采用强夯置换法,经加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均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现对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选择及施工进行概括性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 31 9国道滑坡的治理 ,从技术、经济方面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方案 ,提出了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对川中地区滑坡治理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工程已在实施中 .  相似文献   
6.
无缝线路的流变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原苏联无缝线路(简称CWR)的流变理论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其研究的不足。作者通过大量的模型的比选,并结合世界各国及我国的现有的实验资料,得到了较大符合我国CWR具体情况的流变理论模型,并就此推导出了其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7.
重载机车用缓冲器连挂安全性能仿真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重载机车应用不同缓冲器的连挂安全性能仿真分析,比较各型缓冲器吸收冲击性能的优劣,为重载机车选择合适的缓冲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虽然泡沫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如热拌沥青混合料,但作为基层材料在满足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条件下。对于小于极限荷载下的抗疲劳性能方面泡沫沥青混合料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整个ETC系统的可靠运行,需要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严格测试,测试方案包括:室内测试、现场测试、系统指标测试和软件测试等内容.分别对组合式收费方式和主副卡式收费方式两种ETC收费方式进行测试,分析比较这两种ETC方式的优缺点,以确定适合路网实际情况的方式.最后,以苏南路网为例进行验证测试,并得出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公路加宽的路线设计中,互通式立交段经常成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应该对互通式立交段的加宽设计进行仔细斟酌、多方案比选,进而找出较优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