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寝室关系问题及心理咨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关系敏感,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学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都与寝室连在一起.大学生寝室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是人际关系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关系,意义重大.良性的寝室关系会促使同寝室成员积极上进,共同发展;恶性的寝室关系则会使寝室成员之间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处理不好甚至会酿成恶性事件.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常见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根据人际敏感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提出相应的参考策略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旨在探讨人际关系,人情法则的化内涵,不同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对应着不同的人精法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与人情关联的工具性日渐显现。人们应关注际与人情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模糊限制语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是学术语篇中的常见语体特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和评价理论为指导,以John Weier的“Focuson Global Wanning”一文为例,分析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篇中如何改善和维系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学术语篇的表达更接近客观事实;可以使作者得以谨慎、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易于被接受,避免招致批评;可以表达语篇参与者之间对话协商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传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就其表层看,以大众传播为核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同构成了社会传播结构的不同层级。就深层看,传播结构表现为以"意义构建"为核心的社会话语生产。如何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结构,从而深刻认识传播的社会功能,发挥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意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传播发展中具体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在转专业过程中易出现集体融入、环境适应及人际关系问题,也容易面临过高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落差。要有效解决转专业过程中的易发问题,需从完善制度和提升管理两方面入手。为此,高校应创设更灵活、人性化的转专业制度,主要涵盖合理调控转专业名额、适当降低门槛、增加转专业次数、设置双学位或辅修制度等措施;同时强化管理工作,理清学生转专业意愿、及时给予引导,灵活安排转专业学生的班级、宿舍,提供学生干部任职机会,以及关注学生状态,减轻课业负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9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的对策。结果表明:(1)在人际交往问题上,54.3%的学生表现良好,而39.1%的学生存在一定困扰,6.5%的学生存在严重困扰;在人际交往的四个维度上,“人际交友”困扰比例最高,为54.4%;(2)男女在人际交往上,男生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与异性交往上,男生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并针对调奁中所体现问题所带给我们的启发,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对隐性知识探讨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大多集中在员工激励、组织制度等工具手段层面。本文将知识交流机制与心理契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剖析心理契约与隐性知识共享过程的作用机理。同时,本研究从人际信任视角,将组织与员工层面的心理契约带到员工与员工层面的隐性知识共事意愿的关系研究中来。即以心理契约作为自变量、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作为因变量,人际信任作为中间变量,来验证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深入研究此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有更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应用人际功能理论,对《意识的自然论》这一学术论文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际语篇量化和质化的分析,从语篇,语法词汇层面对学术论文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对学术论文这一特殊语域有新的了解,给英语的学习、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团体咨询活动由分阶段主题式小组活动和整合式咨询技术构成,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48名有人际交往困难的在校大学生所参与的为期4周的人际交往团体咨询活动的观察分析,发现团体咨询活动在有效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消除或缓解因交往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或心理障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Uwe Kunert 《Transportation》1994,21(3):271-288
This paper describes parts of a study of travel by urban residents on seven consecutive days.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understands travel as a demand derived by a dynamic process of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allocating their budgets to activit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posed by societal regimens. Societal rules have a time dimension which is repetitive with a weekly cycle. Thus, distinctive basic patterns of weekly mobility are expected for segments of the society and differences in the obligation to adhere to those basic patterns. The data used for testing these hypotheses is described and the issue of increasing reporting bias over the diary period is addressed. Sixteen life cycle groups of persons are selected here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some findings.The profiles of trip rates for the groups over the seven days of the week (estimated with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variances of trip rates into interindividual, intraindividual and systematic parts (by repeated measurement analysis) are reported.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in the volume of mobility, the shape of profiles and the variance components reflect different patterns of tripmaking for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over the week. It is concluded that even for well-defined person categories, interpersonal variety of mobility behavior is large but has to be seen in relation to even greater intrapersonal variability. Both components can best be understood within the period of one week which individuals use to organize their mo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