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及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然而客流增长速度并不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步.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增长的滞后性,利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1996-2010年客流与建设数据,基于协整理论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长度以及连接度存在协整关系;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客流增长对于网络长度具有显著滞后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客流滞后性减弱;2011年上海城市轨道客流预测误差为9.3%.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轻轨交通系统的特点和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状况,研究了我国大城市采用轻轨交通系统的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指出了轻轨交通在容量、服务质量和道路面积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分析轻轨交通的投资和运营费用,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带延迟过境O-D流估计问题建立了概率分布约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了求解算法,利用这个模型分别估计出驶入车流量、过境车流量占路段车流量的百分比和流出车流量的大小,并且对模型进行了样本数据有误差时的抗差分析。结果发现当路段交通量数据有不超过3%的误差以及路段上不同去向交通流量的比例有较小摆动时,该模型总体结果能达到8%的相对误差精度,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交通方式的合理比例分配问题,提出了交通级配的概念,构建了城市交通级配体系,并基于对西部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络特征的分析,以兰州市为例,提出了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为城市绿色交通建设的实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步行和自行车等外界因素对机动车流的影响也具有随机性,但是这种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尤其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说这种影响将导致可预见性的路段实际通过能力降级,并且可预见性特征使得这种影响不同于随机用户平衡中路段旅行时间的感知误差.笔者通过区分路段通过能力降级因素为内因(路段上车流量增加导致道路服务水平降级)和外因(由与路段上与车流量无关的外部因素,如随意过街人流、自行车流等外部因素,引起的道路通过能力降级),并且区分路段旅行时间为通行能力降级路段上行程时间和排解交通拥堵花费的滞留时间两个构成部分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自行车步行影响的交通平衡综合分析模型;通过对路段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实例对照,既展示了该综合分析模型-路径期望旅行时间平衡分析模型与确定性网络用户平衡分析模型的差异性,又展示了路径期望旅行时间平衡分析模型能较好地再现人们对道路路段通行能力降级情形下的车流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