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95篇
公路运输   787篇
综合类   493篇
水路运输   367篇
铁路运输   210篇
综合运输   1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IMO大气污染通信工作组在2006年底召开的工作会议为背景,介绍了针对船用柴油发动机和燃料控制排放标准的讨论情况。  相似文献   
2.
Organic carbon budget for the Gulf of Bothn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calculated input of organic carbon to the unproductive, brackish water basin of the Gulf of Bothnia from rivers, point sources and the atmosphere. We also calculated the net exchange of organic carbon between the Gulf of Bothnia and the adjacent marine system, the Baltic Proper. We compared the input with sinks for organic carbon; permanent incorporation in sediments and mineralization and subsequent evasion of CO2 to the atmosphere. The major fluxes were riverine input (1500 Gg C year− 1), exchange with the Baltic Proper (depending on which of several possible DOC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asins that wa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the flux varied between an outflow of 466 and an input of 950 Gg C year 1), sediment burial (1100 Gg C year− 1) and evasion to the atmosphere (3610 Gg C year− 1). The largest single net flux was the emission of CO2 to the atmosphere, mainly caused by bacterial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output did not match in our budget which we ascribe uncertaintie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change of organic carbon between the Gulf of Bothnia and the Baltic Proper, and the fact that CO2 emission, which in our calculation represented 1 year (2002) may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in comparison with long-term means. We conclude that net heterotrophy of the Gulf of Bothnia was due to input of organic carbon from both the catchment and from the Baltic Proper and that the future degree of net heterotrophy will be sensible to both catchment export of organic carbon and to the ongoing eutrophication of the Baltic Proper.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仿真计算了列车以不同速度匹配通过不同类型纵断面时动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并且根据现行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加以评价。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不同类型纵断面条件下,如单面坡划为多坡段或凹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或凸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无论是高中速客车还是高低速客货混跑,采用新设计方案计算得到的指标略大于采用原设计方案得到的相应值,但差异不明显;所有方案下,除个别指标外,安全性指标均未超过合格限值,平稳性指标属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气化铁路的部分供电网随着运量的不断增长,其供电网压不断降低,严重时已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行的情况,从优化机车牵引特性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其具体实现原理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中低速磁浮轨排系统在列车通过时的动力响应,获得了轨排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自振频率、动应力、位移动力系数以及螺栓力。结果表明:轨排结构的竖向振动一阶频率和二阶频率分别为9.088 Hz和17.614 Hz,横向振动的一阶频率和二阶频率分别为6.426 Hz和17.614 Hz;轨排结构的横向振动与竖向振动相耦联,但并非是扭转振动所致;导轨和轨枕的应力变化与车速关系不明显;在所测车速范围内,位移动力系数随着车速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沙沟特大桥处于大风区、低温高对流区施工条件下对超高墩(高达106 m)0号梁段施工托架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确保大沙沟特大桥在复杂施工条件下托架施工的安全性及解决0号梁段施工质量等诸项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瓦斯涌出量预测问题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特点,指出与常用的BP神经网络相比,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具有收敛迅速、人为干扰小等优点,适宜用于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并对一个案例进行预测,证明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精度要求,较好解决瓦斯涌出量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混合动力牵引调车机车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混合动力牵引调车机车的概念和样车的结构性能,重点论述了样车主要研制内容及技术措施、节油减排效果、节油试验情况,从评估计算和试验验证两方面论证了混合动力技术能实现能量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双重目标,总结了样车的研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原低气压对道路工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拉萨(气压约60 kPa)和北京(气压约100 kPa)两地采用相同配合比的道路混凝土分别进行性能对比试验,测试了混凝土含气量、坍落度、强度、NEL法氯离子渗透系数和单面盐冻耐久性等性能指标,进一步测定了引气剂溶液的泡沫体积、表面张力和硬化混凝土孔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气压下,引气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坍落度分别比常压下降低8%~36%和4%~9%;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比常压下降低1.6%~14.8%和1.5%~10.8%;氯离子渗透系数比常压下增加29%~135%;可见低气压下其抗冻耐久性降低。在低气压下,引气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比常压下增加3.0%~4.5%,溶液泡沫体积比常压下降低2%~14%,混凝土内的气体压缩系数比常压下减小,这些原因导致了低气压环境下施工的道路混凝土含气量降低,坍落度减小;与此同时,硬化混凝土平均气孔直径增大6%~18%,气泡间距系数增加45%~92%,最终使得低气压下混凝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耐久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颗粒物是船舶柴油机排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如何降低船机颗粒物排放已成为环境保护及柴油机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对船机排放颗粒物的组分及来源进行分析,梳理论述目前主流的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及DPF再生技术。认为后处理技术是今后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的重点,其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是DPF技术,复合再生技术是DPF再生过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船机颗粒物排放控制未来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及长远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