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2310轴承故障的应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K16A地铁电动车辆牵引电机62310轴承故障为例,分析了故障成因,并对相应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高压共轨喷油器精密偶件的泄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勇 《汽车工程》2004,26(6):666-670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中,随着燃油喷射压力的大幅度提高,燃油的粘度-压力效应、粘度-温度效应凸显。作者分析了高压共轨喷油器精密偶件中的泄漏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考虑了燃油的粘压效应、粘温效应后实际的泄漏量并不十分严重;如果考虑油液的极化效应、进口起始段的效应以及环形槽的影响,实际泄漏量可能还会减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对分析原理提出了道路交通拥堵判定的新方法——集对分析法,给出了集对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和交通拥堵判定步骤。该方法考虑了交通状态分级标准的模糊性,同时避免了差异不确定系数的取值,应用于成都市某路段交通拥堵状态的判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结构简单、计算简单、易操作、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用灰数表示决策信息是合理的.通过构造灰数意义上的决策值与比较域,利用集对分析的相对性,在与同一、对立(最优、最劣)目标接近程度意义上构造了决策值与比较域间的集对联系数.引入了集对联系数中同一度和对立度间相互关联的集对势的概念,利用集对势的大小对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作为集对分析和灰数的结合,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灰数多指标决策模型.最后,以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啮合原理分析方法给出了变速比转向器齿条齿扇传动的啮合线方程、齿扇的齿廓方程,导出了锥形齿扇被切削时小端不根切、大端不尖的变位系数和齿扇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接触有限元模型在摩擦桩沉降计算中的应用。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软土地基中摩擦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该模型土层定义为弹性,以面面接触对模拟桩土接触面,温度荷载模拟土层对桩的侧压力。计算得Q-S曲线与试桩实测资料对比,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进行基桩沉降计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选取煤层厚度、煤层瓦斯含量、回风流平均瓦斯浓度、相对瓦斯涌出量、岩石类型、连通封闭性、深度值、隧道跨度、隧道长度、通风风速和涌水量等11项瓦斯灾害指标作为隧道施工瓦斯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各指标的等级标准。将序关系分析法(G1)和反熵权法(AEW)运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确定组合权重,构建各指标的单指标测度函数,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测度评价向量。为了优化未确知测度置信度识别准则,引进集对分析(SPA)关联系数确定各隧道的瓦斯灾害风险等级。并对24个瓦斯隧道进行瓦斯灾害评价,并和FDA法评价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精度达到91.7%,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表明了该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可为隧道施工瓦斯灾害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100C6碳钢在润滑脂工况和干态工况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润滑脂对微动磨损的影响机理,阐述了润滑脂介质作用的微动破坏过程。发现在润滑脂作用下,微动磨损过程与干态下不完全相同,其三体作用功能不如干态明显。  相似文献   
9.
当人类从动物分化出来之初,并无家庭。今天被人们所恪守和推崇的个体婚家庭,只有几千年,至多上万年的历史。那么,在这之前的几百万年闻人类“家庭”是怎样的?本文分析了家庭出现以前的人类两性关系状态,同时,又提出并阐述了“血婚制——伙婚制——偶婚制”发展的脉络。对其中的学术争论也做了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The near crack lin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 crack loaded by a pair of point shear forces in an infinite plate in an elastic-perfectly plastic soli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was obtained, that is the elastic-plastic fields near crack line and law that the length of the plastic zone along the crack line is varied with external loads. The results are sufficiently precise near the crack line and are not confined by small scale yield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