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摘要南北宋之际始以"正变"论诗,不同时代、不同批评者对诗歌的正体、变调认识不同,反映人们的诗歌观念随时而变。诗歌发展本是"因时递变"的过程,"变"又分为"正变"和"大变"。"正变"重视表达方式的合乎传统和规律,"大变"者则可能以牺牲形式为代价而追求"意"的自由表达,这种创作往往被视为"非本色",尤以韩愈、苏轼和杨万里为典型。"大变"对诗歌发展进程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却往往不能为当时或后世接受和理解。这也是天才诗人超越时代的写作注定要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 90年代诗歌地图色彩斑斓 ,论争不断 ,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青年写作、中年写作、红色写作、白色写作、身体写作……不一而足。文章认为 ,知识分子身份的置疑与认定、“纯诗”主张的反思与重建、叙事性的引入是其三个元色调。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在人类各种情感体验中,爱情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而诗歌是隐喻最常出现的场所。所以本文考察了大量英语和汉语诗歌的诗句,发现英语和汉语诗歌中的“爱情”概念隐喻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独特性。最后得出由于认知和文化的因素导致了这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相似文献   
4.
孔子对诗的"兴观群怨"的理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也是历代诗歌批评史讨论的对象,并且贯穿于历代诗歌的创作实际中.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诗可以群"从"兴"、"观"、"怨"中割裂开来,导致人们忽视了"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与先秦时代文学活动的关系."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反映了先秦时期文学活动的集体性.这一理论为我们研究文学觉醒的时间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诗词选>和<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了三首毛泽东答和周世钊的诗词.毛诗编注者没有收录周世钊的原作诗词.研究后认为,毛诗<七律·和周世钊同志>的周著原诗为<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毛词<水调歌头·游泳>的周著原诗为<五律·过许昌>;毛著<七律·答友人>的周著原词为<江城子·国庆日到韶山>.  相似文献   
6.
现行诗歌教学,注重情感、意象和语言分析,却忽视了对作品意脉的寻绎,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诗歌教学必须抓住作品的意脉,而切实领悟诗作意旨,善于发现意脉的标志,调动学生艺术联想,是理清作品意脉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