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景观步行桥与滨水景观设计——湖州市城北大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菲  冯娜 《交通标准化》2011,(9):141-145
结合湖州市城北大桥改建工程的设计经验,探讨城市景观步行桥与滨水景观带的关系,并结合历史文化、交通等要素,简要阐述景观步行桥的设计理念和步骤以及其与城市滨水景观、城市路网的关系,总结城市景观步行桥在滨水区开发中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钱撼  蒋胜银  陈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99-102,M0012
成都市宜居水岸工程市级示范段主要涉及由中心城区南河、浣花溪、干河、西郊河四条河道组成的区域水网,汇流条件复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河岸生态化改造后的河道行洪情况。经分析表明,示范段生态化河堤行洪能力总体上可满足相应防洪标准,并对河堤生态化改造提出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野生动物园观景桥为钢筋混凝土倾斜独塔斜拉桥。针对其结构特点,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定了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明确了使用阶段的各典型受力状况。通过模拟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总体结构静力分析,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公路景观设计的具体情况,阐述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公路景观生态设计与传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区别,从节约资源、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以及公众参与等5方面分析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将文化生态的概念引入公路景观设计中,并对公路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上海苏州河中心城段静安区两岸滨水道路的建设,分析了现状滨水道路存在的问题,结合苏州河两岸的建设规划及现状,明确了以慢行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为主,机动车通行功能为辅的道路定位,确定了弱化交通功能、释放慢行空间和亲水平台,多元化、亲水可见水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从整体断面改造、贯通断点及亮点打造、地块出行等方面,研究了具体实施方案.最后总结提出,滨水道路的建设应从需求出发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从空间体验出发进行工程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广阳岛风景道路设计创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广阳岛按规划分为文化商务区、渡假疗养景观区、体育休闲区。为适应其功能,新建道路要充分利用岛上的自然资源,尽量保护原有生态植被,使广阳岛主干道形成一条亲近自然的风景道路。道路设施考虑观光、健身、休闲等功能,用道路、桥梁造景,用交叉口组景,使工程建设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朝阳市大凌河滨水景区与市区环境因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以速生杨、珍珠梅为例,研究了滨水景区与市区植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对大凌河景观的生态作用进行了科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艳滨 《隧道建设》2010,(Z1):284-291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明挖区段紧邻风貌建筑群,其长大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风貌建筑群的使用和安全。外滩通道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用封堵墙和加固墙将长大基坑化长为短,提高地下连续墙插入比,槽壁两侧土体采用三轴搅拌桩预加固,坑内加固结合降水措施等,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减少地面沉降和周边建筑变形。通过对保护建筑的专业检测、评估,确定基坑施工的保护标准;坚持信息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的监测及数据分析,为制定和实施深基坑周边风貌建筑群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禾木景区沥青混凝土道路概况及施工影响因素出发,对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为景区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跨公路隧道通过景区公路的施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冠凯 《隧道建设》2006,26(1):67-69,73
万松岭隧道是连接西湖景区与南部地区的新建双向四东道公路隧道。穿越景区既有公路及海军干休所院区。隧道埋深浅,跨度大,地下水位高,既有公路交通量大,地面(路面)沉降要求严格。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和加强监控量测,有效地控制了地表下沉,确保了公路运营的安全。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