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72篇
综合类   97篇
水路运输   139篇
铁路运输   6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板激光填丝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的焊接工艺方法——激光填丝焊,改进和设计了该工艺专用的送丝机及其位置精密调整机构,并对其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试验与分析,提出了确定送丝速度的经验公式。激光填丝焊是对接焊缝存在较大间隙条件下直用激光焊的一种新工艺,它可以提高激光焊接件在实际生产中装配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阵相机的接触轨几何参数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基于面阵相机的地铁接触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系统,分析了动态检测原理和流程,采用激光三角法测量接触轨几何参数,作为接触轨是否出现故障的判断依据。该系统结构合理,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3.
激光堆焊工艺在修造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阐述了激光堆焊工艺在工业修造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激光束的能源、输送和聚焦系统、堆焊材料及激光设备。重点说明了其在修造领域的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4.
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在载货车驾驶室试制中的柔性制造,利用进口的三维五轴CO2激光加工机成功地完成了大型三维驾驶室顶盖激光对接焊,试制的顶盖完全达到产品图纸要求。研制了顶盖激光切割、焊接专用夹具,并针对车身常用裸板和镀锌钢板进行了工艺试验。  相似文献   
5.
郑小东  李洛凡  李宁 《船海工程》2021,(2):98-101,105
针对激光复合焊首次应用于船舶制造,参数众多,缺少针对性试验的问题,进行多参数调整、多次对比试验,分析各项参数对激光复合焊质量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提出各项参数的合理范围,确定的重要参数有激光功率、激光吸收率、焦点位置及光丝间距,与电弧相关的参数有焊接速度、送丝速度,以及过渡形式,各项参数的参数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复合效果,进而影响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6.
SK?2型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中的重要预制件,单一生产厂日均产量达到800~1400根,但目前的人工检测方式无法满足双块式轨枕的出厂检验要求。本文提出的双块式轨枕外形质量快速检测系统可满足TB/T 3397—2015《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的出厂检验要求,与双块式轨枕生产线相匹配,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实现了双块式轨枕全参数、自动化、智能化检测。检测数据自动上传至生产管理平台,可对双块式轨枕生产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7.
由于非熔透型激光叠焊工艺的局限性,侧墙焊缝处会产生内外钢板局部未焊透的现象即焊缝缺陷.为研究这种焊缝在不同缺陷率下的拉剪强度及其对车体静强度的影响,结合某不锈钢地铁车辆激光焊车体,通过建立不同焊缝缺陷率的车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各个工况下不同焊缝缺陷率的车体侧墙焊缝剪应力的变化,以此确定在静载工况下不锈钢激光焊车体侧墙焊缝缺陷率的限值.  相似文献   
8.
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有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的技术要点作了分析,总结出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段清超  刘涛 《隧道建设》2019,39(Z1):180-187
为解决传统监测技术单点监测无法满足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的局限性,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试验,从隧道结构的变形时间、变形空间分布及变形量进行整体分析。首先建立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误差模型,分析三维扫描监测技术与传统隧道监测技术的特点,通过平面标靶和棱镜靶球精度试验得出平面标靶最佳入射角范围小于60°,棱镜靶球自动提取距离不大于45 m,作为测站设置和控制点布设的依据; 然后以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2号斜井工程为依托,开展软岩隧道三维扫描变形监测技术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中台阶开挖支护前已发生较大变形,最大变形位置为左侧上台阶与中台阶交界处,空间分布呈左大右小,试验段最大累计变形达0.48 m,下台阶及时封闭成环及2层初期支护有利于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0.
码头、航道等水运工程的三维设计、BIM设计需要更精细的、直观的、全覆盖的三维地面模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的测量点云数据,基于AutoCAD、Civil 3D等软件平台,建立高精度、直观的三维地面模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域到水域再到局部重点建构筑物三维测量内外业技术解决方案合理、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满足三维设计、BIM设计等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