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黑色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封层"、"下封层"所使用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强调了现代智能型沥青洒布车的特点及其作用.指出使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设备,重视"透层"、"下封层"材料及其洒布施工工艺是提高沥青路面修建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道路路面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渐渐产生破坏,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适当处理,讲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空气螺旋桨在某船上的自身防护特点,通过耐腐蚀、耐磨蚀等各种实验,对空气螺旋桨桨叶表面氧化处理工艺和表面防腐涂层材料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番禺气田珠海终端工艺管线涂层类型、涂层缺陷,根据涂层所处的腐蚀环境以及原始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影响涂层寿命的4个因素,对整个工艺管线按区域进行了涂层厚度检测与失效统计,评估了工艺管线外涂层的整体状况,分析了涂层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终端管线外涂层存在缺陷,涂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而焊缝及法兰出现的腐蚀主要由管线内外腐蚀环境、涂层质量及表面处理质量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   
5.
以二级公路路面工程为例,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验研究和施工实践,分析探讨了乳化沥青封层路面的材料组成、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并将乳化沥青封层路面试验路段与砂石路面路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乳化沥青封层路面技术可以保证特殊情况下路面的临时通车,明显提高路面基层强度和稳定性,保护基层和路基免遭破坏,避免产生扬尘造成环境污染,降低养护费用.在公路建设及维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脆性涂层法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脆性涂层法研究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脆性涂层的裂纹围绕着碎石与沥青胶砂的界面发展,在该界面位置拉应力高度集中;路面基层的裂缝顶部附近发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区的碎石与沥青胶砂界面是最容易萌发裂纹引发裂缝扩展破坏的部位;脆性涂层的裂纹分布总体是从车轮作用面向四周扩散,并围绕大粒径碎石扩展,弯拉型反射裂缝与剪切型反射裂缝涂层裂纹分布明显不同;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特大桥梁沥青铺装层层间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保证防水粘结层与沥青铺装层和混凝土板之间的良好粘结,应通过试验选择性能优良的防水粘结层材料。结合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黄河大桥的桥面铺装层设计,首先在室内按照抗剪强度最大的原则确定了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最佳涂膜量,然后在最佳涂膜量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垂直压力和温度下粘结层抗剪强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变化规律,同时又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粘结层的粘结强度,并建立了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关系。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建立了桥面防水粘结层抗剪强度指标,并对实体工程进行了验证。防水粘结层室内外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对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粘结防水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防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是路面修复工程中所面临的一个较普遍问题。文章以国道324线田阳段利用级配碎石作为补强层成功处理该问题为实例,探索了旧水泥砼路面加铺级配碎石补强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岗 《交通标准化》2010,(9):181-185
针对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容易出现的层间滑移、开裂等病害,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级配、严格做好透层油施工、增加下封层等半刚性基层顶面处理技术,经实际应用证明效果良好,值得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粘层强度试验不能反映粘层的真实强度,鉴于此,先采用车辙仪碾压模拟道路实际运行环境,然后用拉拔、剪切试验测定车辙碾压后粘层的实际强度,并与车辙疲劳前粘层的强度进行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能真实地反映粘层强度,较目前常用的试验方法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