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一步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Transport choices are not merely practical decisions but steeped in cultural and societal perceptions. Understanding these latent drivers of behaviour will allow countries to develop and import policies to more successfully promote sustainable transport. Transport symbolism – what people believe their ownership or use of a mode connotes to others about their societal position – has been shown to be one such, non-trivial, hidden motivator. In the case of hybrid and electric cars (‘eco car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how their symbolic value varies within a society among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As yet, however, there has been scant research into comparing how the symbolism of a mode varies across national cultures, horizontally,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qualitative thematic analysis, this study utilises two of Hofstede’s cross-cultural indices – power differential and 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 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theory on how the differing symbolism of eco cars currently varies between four cultural clusters – Anglo, Nordic, Confucian and South Asian. It also deliberates how observed symbolic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may influence an individual or group choice to procure eco cars. Finally, it discusses how policy development, transfer and marketing, within the context of eco cars, may need to be modified by national governments, in the Confucian and South Asian cultures, so as to encourage uptake and modal shift.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选择是游客出行决策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游客的目的地选择行为进 行了研究.本课题组选取北京市区8个景点,以在京旅游的游客作为研究对象,组织进行了 游客出行行为调查.问卷设计22 项旅游动机,通过对游客旅游动机项提取因子,并对旅游 动机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把游客分为4 类.在构建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模型时, 对首个目的地和非首个目的地分别建模.模型中引入了旅游动机类型变量,证明旅游动机 对游客目的地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另外出行距离在不同阶段对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存 在显著的差异.该模型精度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色歌谣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红色歌谣在历史、文学、传承和人物等领域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红色歌谣研究与现实社会生活相互动的方向,实现研究空间拓展,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导向的现实介入.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喷雾撞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柴油机喷雾撞壁雾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对柴油机撞壁雾化的撞壁模型及模拟、喷雾撞壁的特征、壁面温度对撞壁雾化的影响以及液膜的形成和流动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介绍了一个燃烧系统设计的新概念 ,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日益深入国际社会,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从事航海运输工作的海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航海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际航运市场高度竞争趋势下,高等海事教育便成为船员素质养成的重要关键,在现今教育学习多元化的感染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可增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与解决问题,随之激发学生的潜能.本文以学习者本身、教师、学校三大构面来探讨学生学习动机构成因素,并依据学习动机理论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实务性教学意见,提出六项激励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以教与学并进的方式规划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技术人员.在此,学生学习动机将扮演其正向积极的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适用于海洋平台结构的有效损伤诊断方法,针对某自升式平台的比例模型开展环境激励下损伤诊断试验研究。分别采用频域法中的增强频域分解法和时域法中的随机子空间法处理测试数据,提取前三阶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模态参数,并结合频率和振型识别结果计算节点柔度矩阵。通过分析平台模型模态参数和节点柔度矩阵的变化率,识别预先设置的结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模态识别方法均能有效识别环境激励下的平台模型模态参数,其中利用固有频率变化率能够有效判断结构是否产生损伤,利用振型和柔度矩阵的变化率能够实现损伤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学习动机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被认为是影响语言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从学习动机的视点出发,注重分析了认知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并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动机等方面探讨了在日语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这一理论更好的为日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使相关地区的公路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公路网抗灾应急救援系统的规划建设成为区域抗灾的紧迫任务.回顾了道路交通应急救援的研究现状;从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及救援机构的选址3方面探讨了公路网抗灾应急救援系统的规划内容;以杭州市公路网为例,对其公路网抗灾应急救援系统进行规划,实践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