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华政策(1945~195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于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虽因失去国家独立和主权而致外交空间狭小,但仍对东亚国际政治局面积极应对,即一面在美国的安排下,参与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和会之外,并推进与台湾的媾和;一面则在所有外交交涉中处心积虑为与大陆建立关系留下余地。在此过程中凸现的现实主义外交手法和原则对以后的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2.
在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中国海防力量强大,虽然那时已经有倭寇,也还没有形成气候。下西洋被禁止,明朝廷不再容许造大船。连水军舟船也仅仅是抓一抓小毛贼,捉一捉走私贩,限制为"缉私捕盗"船。  相似文献   
3.
相互既期待又疑虑,对双边关系的展望也是乐观论和悲观论并存,中日民众相互间的这一认识特征及深层的若即若离的社会心理,实际上是两国间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既存在着互补性,又因历史和现实问题而导致互不信任的矛盾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7,(15):10-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形容是次访曰是“融冰之旅”,4月12曰他在日本国会发表演时指出,中方提出以史为鉴,并非延续仇恨,是要汲取教训.开创未来。他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历史深刻反省同道歉的承诺。他又说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他期待中日搁置分歧开创战略互惠新局面.包括政经方面。他以中国的泰山及日本的富士山来比喻两国人民友好根基如山般坚固。日本主流报章均发表社论.认为中日关系应揭开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日本战略选择的结构性矛盾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领域的热气局面相比,在政治以及安全领域,近年来,中日关系却不断遭遇冷风。在本质上,“经热政冷”的状况是由冷战后日本国家利益和战略选择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同时,与近年来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也离不开日本国内因素的影响。“政冷”的发展,日益严重地显示出对“经热”的制约,而且由于中日关系的“政冷”已由历史认识和外交层面的矛盾,提升到安全领域的摩擦,这使中日的“政冷”更包含了以往所没有的危险性。为了避免发生有违于中日根本利益的冲突,必须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6.
《中国港口》2016,(Z1):61-66
最早发现郑和下东洋史料的是现南京大学的退休教授潘群。潘群花了2O多年的时间最终在1982年才公开发表相关论文,在史学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后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不断,辩论使人们对原有材料的认识愈加深刻,并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使郑和下东洋的史实更加清楚,使人们对郑和下东洋的出发港口、目的地、人数、意义更加清楚,不但为后来者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也为后人研究中日关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晓闻 《经济导报》2007,(15):4-4
本月11日,在访问韩国后,温家实总理展开了对日本三天的访问行程。虽然此前出现访问从原计划的五日缩短为三日的插曲,但正如温总理所言,此次“融冰之旅”已达到预期的目的。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的互访,自朱熔基总理访日之後停顿了七年。在此期间,两国关系由此陷入“政冷经温”的不协调状态,或可称为僵局。故外界对此次温家宝总理访日予以广泛关注,而日本各界则是以不同的心情寄予希望。  相似文献   
8.
引擎不息,感动不止。时间流逝,转眼之间2012年已经与我们匆匆道别。在过去的一年里,摩托车行业形势依旧严峻,低迷的经济环境、紧张的中日关系、日渐加剧的跨行业竞争等一系列客观因素,使原本艰难的市场雪上加霜。但作为一名身兼重任的摩托车企业经营者,即便市场环境再恶劣,  相似文献   
9.
鉴于宁波在明代中日交流中的特殊地位,宁波人也在两国的关系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宋素卿,其东渡日本的动机未必如以往学界所说的那样是"抵债",可能是蓄意"潜入".同时,通过宋素卿渡日后的活动以及在勘合贸易中的表现,为进一步廓清明代中日关系特别是勘合贸易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