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74篇
综合类   19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石 《船艇》2002,(7):16-22
船舶工业作为我国的重点出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计民生,但却依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低、组织管理相  相似文献   
2.
冯刚琼 《世界汽车》2002,(11):25-26
1印度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 1.1对外政策的调整 1954年,印度政府规定不允许外国跨国汽车公司插足印度汽车工业,对整车的进口关税曾高达350%,对进口汽车零部件也实行高关税.1986年,印度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仍高达40%.  相似文献   
3.
4.
~~规模效益与适者生存!$《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5.
2005是汽车产业政策的执行年,许多汽车产业政策的细则相继出台。涉及汽车生产领域的有“整车管理办法”、涉及汽车流通领域“品牌管理”“二手车管理办法”等等。最可圈可点的政策当属《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它使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不仅有利于合资企业的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的零部件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了消费者的最终利益。但“管理办法”的颁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现代轿车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会有更大的改进,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轿车行业。民营资本是一种强势资本,如果突破现有的瓶颈,它将会给轿车业带来全新的局面。民营资本的参与将会激活我国的轿车业,对我国轿车业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对改善汽车工业投资结构、加速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汽车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汽车工业在利用外资中仍存在外资随带的实际技术水平不高,国产化进程缓慢,自主开发能力弱,引进技术多样化、分散化,缺乏统筹规划,成本偏高,不利于市场培育,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应采用多种优惠措施优先支持国内的投资者;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利用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2005年专用汽车年会中,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处长李万里做了精彩的讲话,他详细介绍了2005年发改委在专用车行业所做的工作,以及今后汽车产业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其成功与否攸关中国经济的未来.因此,约从2000年中期开始,国家便启动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方针政策.然而,作者的田野调查发现,这类产业政策往往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作者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条理出政府介入创新失效的两种机制:“风险积聚”与“监督失灵”.前者是指国家介入促使企业不顾风险,从而提高了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后者是指创新活动无法衡量,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无法监督企业.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反思了政府介入在早期“追赶模仿”与如今“超前创新”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效果,认为中国若想成功鼓励技术创新,必须转变既有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姜明圣 《世界海运》2009,32(7):36-38
随着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快速、安全、运能大、成本低等突出优势的海铁联运,已然成为当今国际上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运输市场的布局,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海铁联运在中国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