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1年GE/Honeywell合并案发生时,人们曾热烈地讨论经济民族主义的作用,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和评论人士强调了合并的国家控制与世界一体化之间的紧张状态。伴随着竞争法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人们对民族主义应用于合并规制的担忧也增加了。本文分析了关国、欧盟以及日本的合并规制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趋同性,并通过分析审视了以经济民族主义(或“国家队”政策)为目的的自由裁量的合并规制在多大范围内仍然存在。首先,笔者比较了合并规制和作为经济民族主义工具之一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控制,并指出即使在WTO体制下,合并规制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有效手段。接着,笔者就几个具体问题研究了各国合并规制的趋同程度:1.市场支配力标准;2.市场界定;3.效率抗辩;4.纵向合并与混合合并。对于每一个问题,笔者都指明了民族主义适用的范围,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艺 《时代汽车》2008,(9):88-89
有人把8月1日实施的《反垄断法》看做是对抗汽车行业潜规则的利刃;也有人认为,《反垄断法》为打破外国企业垄断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现状提供了法律依据。那么,事实是否如此?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对重卡市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点:价格政策和跨区域销售。  相似文献   
4.
4S店要谋求新的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尽快适应《反垄断法》相关法规的要求。不以“特约”优势自居,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经营方式,拓宽盈利点,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摘编的几篇文章中一些观点及做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法律只在其制定者的主权范围内才具有约束力,这是属地管辖原则的必然要求。反垄断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它源于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之后。反垄断法突破了传统的关于公私法的划分,有学者将之归到社会法。于是乎,有些国家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不仅在国内适用反垄断法,而且也将之在国境外适用,这就出现了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班轮公司为何如此容易招来"调查"?谁是班轮公司招致频繁"调查"的幕后推手?2月中旬,12家世界最大班轮公司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办公室遭到了俄罗斯联邦反垄断调查局的突然造访。据悉,俄罗斯联邦反垄断调查局此次着重对12家公司在航运和物流方面存在可能违反竞争法的行为进行调查。被调查的12家班轮公司包括班轮界三大巨头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达飞轮船,来自日本的3家和其他来自亚洲和中东的6家班轮公司。  相似文献   
7.
海威 《汽车与配件》2014,(35):30-32
<正>近期,政府对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反垄断调查显示出欲破除零部件渠道垄断的决心,此次政府放开零部件渠道的努力,实质是推动零部件利益链条的再平衡。但利益的平衡仅靠政府行为很难做到,需要消费者从观念上做出改变,破除零部件渠道垄断之路依然漫长。近期,随着国家发改委开展汽车市场"反垄断"调查及国家工商总局停止汽车经销商备案工作,使汽车反垄断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其实对汽车市场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只是此次打击力度之大远超车企及经销商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垄断与WTO国民待遇法律制度之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加入WTO为视角,探讨我国既有的行政垄断及其同以国民待遇为代表的WTO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指出了入世后我国的行政垄断实际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双重的可责难性。  相似文献   
9.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6月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总体上基本可行,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十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家用汽车》2014,(9):30-30
“让豪车企业把已经吞到肚子里的利润吐出来,确实无异于痴人蜕梦。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让豪车价格真正回归价值,让《反垄断法》不再是一根唬人的‘大棒'。”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其中,奔驰最高达1273%的“零整比”暴利让人触目惊心。许多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再加大力度,惩治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