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活动为中国地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不仅提供了相对精确的亚非地图,而且首次把当时中国人还知之甚少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详细、准确、生动、完整地介绍给了中国人,这种贡献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2.
陈永林 《中国电动车》2013,(11):146-149
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地理学理论基础,明确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找出了地理学与流域生态补偿的几个关联点。  相似文献   
3.
空间运输联系反映了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是考察区域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依据。首先,基于全国和省域层面运输联系数据,对中国区域尺度运输生成、增长、交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尺度空间运输联系呈现明显的分区差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全国的中心地位突出,运输联系呈现明显的区域化态势;中部地区受沿海经济中心吸引影响,运输联系处于离散状态;西南地区表现出与经济封闭性相对应的边缘且相互孤立的运输特征;全国层面呈现明显的以沿海为中心、以中部地区为主要腹地的大尺度物流运输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外源导向的经济特征、距离约束、运输成本的变动三方面解析空间运输联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最后,从交通角度对川渝、中三角地区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5.
活动空间能够反映居民受到的时空制约以及移动自由度,对分析居民出行行为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强调时间维度对个体活动空间的重要塑造作用,引入活动持续时间作为权重因子,构建了活动空间的时空重心测度模型,提出“偏移度”“扩展度”两个概念来量化个体活动空间,并与传统空间中心测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昆明市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活动空间是由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共同决定,当存在出行距离大于4 km以上,偏移度对空间测度的修正程度约为5%~15%,时间要素对活动空间的影响程度变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谢燮 《中国港口》2008,(1):19-21
<正>港口地域系统的产生和演化与自然条件、地理区位、腹地范围、发展水平、集疏运系统、港口规模等级、技术经济、经济结构、对外贸易和港口政策等因素相关。港口地域系统内各港货物吞吐量到底是集中还是分散一直以来是学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韩苏岩礁归属之争见诸媒体之前,苏岩礁这个地理名词对许多中国民众而言都颇为陌生,但如果它的另 个名字“蓬莱仙岛”,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耳熟能详。从地质学的角度讲,苏岩礁属中角洲上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米处,中国沿海鲁、苏、浙、闽、台五省渔民数千年来一直将苏岩视为最好的渔场,并以这块暗礁为背景演化出诸如东海仙山、蓬莱仙岛等许多神话故事。自隋唐以来,日等循海路来中原进贡的使臣和留学生,以及唐、宋、明、清历代东渡扶桑的中华人士均曾目睹过苏岩并留记载,历史古籍确认苏岩属中国无误。清末民初地质学、地理学进步以后,更证实了苏岩位于东海大陆架国大陆在海底的一部分。但在近年出版的韩国海图上,这块无论从历史还是地质角度上都属于中国领土的暗礁却以“大韩民国领土离于岛”的名义标示其上,韩国更于2002年开始在岛上建造人工建筑。无独有偶,同在东海海域,日本也将靠近中日争议海区的岛礁“冲之鸟”通过人工种植珊瑚等手段升级为“岛”。日韩两国之所以各自在“冲之乌”、“苏岩礁”这两个各方面特征都更接近暗礁的地理存在上大兴土木,原因无他: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暗礁不具备作为领土的法律地位,不能成为海域划界的依据,而通过人工手段变礁为岛,则可以堂而皇之地向两块暗礁周围的大片海域提出领土要求。实际上,自上世纪5O年代起,中国的海洋国土便开始遭到周边邻国的觊觎蚕食,自8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更是愈演愈烈。中国自身在海洋管理机制和警备力量建设上的不足钳制了中国对此类争端的有效处理,面对渐趋白热化的海洋国土争端,如何建设一支能有效捍卫本国海洋权益的近海力量,已成为中国整体海洋战略申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场场面运行中部分航空器剩余滑行时间较短、准时性低的现状,研究滑行道调度优化问题。在构建基于时间富余度控制的滑行道调度优化模型中,优先考虑以剩余滑行时间为主的航空器动态优先级;以我国某大型机场的场面运行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地理学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与经典的先到先服务策略相比,航空器到达滑行终点的误差由1499 s降至553 s,降低了63.1%,冲突航空器到达误差从371 s降至147 s,降低了60.3%;在冲突解脱方面,由剩余滑行时间较多的航空器承担更多的冲突等待,有效减少航空器滑行冲突次数,保障后续停机位指派与跑道调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滑行道的滑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实地考查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第四纪代表性泥石流堆积剖面进行了分析;根据阶地特征、泥石流堆积剖面与地质年代的关系,白龙江流域与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均可分为8期,白龙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在1.5 Ma,0.73 Ma,0.565~0.425 Ma,0.245~0.165 Ma,(116.8±9.9)ka,50~25 ka,5~4 ka,3 ka至今,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在1.42 Ma,0.985 Ma,0.562~0.52 Ma,0.218 Ma,0.137 Ma,14ka,0.73 ka,3 ka至今。根据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泥石流堆积层及活动周期的分析,结合泥石流与冰期间冰期气候特征的比较,得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泥石流活动过程既具有一致性特点,也具有非平衡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