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暮宾 《经济导报》2010,(24):9-10
一段时间以来,在广东省人们热议着两则不同但相关的新闻:一是代工生产苹果平板电脑和其他高科技设备的富士康发生了一连串自杀事件,二是本田的一家零部件厂发生令人瞩目的罢工。  相似文献   
2.
何晓彤 《经济导报》2010,(29):18-18
早前富士康连环跳引起社会对工人的关注,更掀起了珠三角工厂的加薪潮,深圳特区由7月1日起.最低工资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人民币(下同).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转淡,行业进入了汰弱留强时代,  相似文献   
3.
席佳琳 《经济导报》2010,(26):24-25
但在中国内部,撼动该国主要出口制造业中心的劳工问题正推动其经济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富士康就处在这类调整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报》2010,(21):28-28
深圳富士康今年接连发生员工堕楼事件,受事件影响.富士康(2038)股价于5月25日跌至新低。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的光环正在悄悄淡去。国际巨头开始察觉,擅于“代工”的中国已经不再合适作他们的制造基地了。曾经,这个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世界加工厂”为了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开始了他“代工”的必经阶段。这期间,创造了富士康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10,(23):5-5
<正>"本田零部件罢工"和"富士康跳楼"等这些被公开报道的事件,似乎预示着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三来一补"发展经济的模式,正面临着"时代性缺失"而带来的各种困惑。所谓"三来一补"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便宜、资源相对丰富、环保意识淡薄所形成的投资比较优势,和在资金及技术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的光环正在悄悄淡去.国际巨头开始察觉,擅于"代工"的中国已经不再合适作他们的制造基地了.曾经,这个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世界加工厂"为了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开始了他"代工"的必经阶段.这期间,创造了富士康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段雨梅 《经济导报》2010,(21):10-12
世界“代工之王”富士康五个月“12连跳”事件受到各界空前关注,尽管企业、政府、社会各界都已出面努力控制局面.然而事态一再恶化,12名员工先後以最为决绝的坠楼方式向人世告别。  相似文献   
9.
由于富士康在深圳的制造厂出现一系列员工自杀事件.该集团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富士康早些时候曾表示,计划把工人的工资平均上调20%。一些劳工维权人士称.富士康最初计划的加薪幅度不像看上去的那么慷慨。  相似文献   
10.
赵晨 《经济导报》2010,(24):7-8
本田工人罢工和富士康工人坠楼事件的发生挑战了中国制造业低成本运行的底线,同时也带来了极为引入注目的结果:富士康员工加薪30%,本田员工加薪25%。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