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干旱区公路边坡植被重建是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坡面植被越冬率是坡面生态工程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研究依托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内蒙古集宁-老爷庙标段)生态护坡工程,结果表明:喷附时间、坡向、坡度,坡面母质、坡位、冻水浇灌以及喷附基材配比等因素,都会影响护坡植物越冬能力,从而通过试验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改善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土体含水量较低,一般在3%~8%之间,在现行规范的能级(8 500 kN.m)下直接进行强夯,影响深度比较小,都需要进行增湿处理。目前,采用高能级(大于10 000 kN.m以上)对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的案例较少,而采用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更是鲜有报道。为此,在国家建设大型储罐的基础上,开展15 000 kN.m直接高能级强夯和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试验对比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研究结论:试验研究表明:在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直接进行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消除湿陷的深度分别可达9.5 m、15.5 m,其强度参数均有近2倍以上的提高。通过这一试验,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目前,计算河流生态基流的方法有很多,以往研究已针对不同的河流进行了实践检验,但针对内陆干旱区尤其是极端干旱区内陆河生态基流的计算尚未见报道。基于以往研究,本文综合运用蒙大拿(Tennant)法和90%保证率河流最枯月平均流量(Qp)法计算了我国典型内陆河——叶尔羌河及其支流生态基流。计算得到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61.50 m3/s和41.00 m3/s,出山口喀群水文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64.48 m3/s和42.98 m3/s;提孜那甫河莫莫克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9.12 m3/s和3.04 m3/s,出山口江卡水文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8.50 m3/s和2.83 m3/s。通过与以往研究文献、规划报告及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Tennant法和Qp法可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干旱区内陆河生态基流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干旱区公路路面雨水还未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分析路面雨水收集的可行性,提出雨水收集利用的三种模式,以为今后的路面雨水利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锦祥 《中国电动车》2009,(12):104-105
水利在中国有特定的历史定位,这不仅是由于中国有一半的国土面积属于缺水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其中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旱灾十分频繁;而且中国还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地面高度大都在汛期的洪水位以下,需要依靠堤防和其它工程措施来防护。另外现10多亿人口在农村,农村的水利建设尤其显得重要。下面,本人就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选取新疆地区克拉玛依-塔城和乌尔禾-阿勒泰两条高速公路部分互通区为试验区,根据干旱区公路沿线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特点,设计出互通区雨水收集边沟和雨水集流工程措施,配置乡土植物物种,探索适合干旱区高速公路互通区雨水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干旱区大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西北干旱区大型内陆盆地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特征,阐述了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并对盆地基底形态影响其储水构造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由此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构造类型。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