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4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索无应力索长精确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等高支点悬索为计算模型,推导了抛物线和悬链线悬索无应力索长精确解,通过分析说明目前主要采用一阶近似来计算无应力索长。算例表明这些计算公式正确无误,可以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2.
3.
竖曲线上的车速、视距及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运行车速的模拟多从平曲线着手,涉及到竖曲线的研究不多;另外,现有竖曲线视距模型也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竖曲线的车速入手,介绍了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计算行车速度的运行车速模型,并加以对比,选出较为符合实际的运行车速模型;并提出竖曲线的NCHRP视距概念,代替从AASHTO视距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引入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概念,用以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圆曲线,以实例证明其优越性,对我国的线形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梯形变截面钢板弹簧具有轧制的线形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等优点。将梯形截面与抛物线截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梯形叶片的斜面与抛物线相切为基础,以切点在材料利用最充分处、端部、根部为重点,分析了梯形叶片在不同位置时的端部厚度、斜面的水平长度、梯形叶片与抛物线叶片的质量比,其结果对梯形叶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用悬链线理论与抛物线理论计算斜拉桥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公式,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斜拉桥为例,分析了用悬链线与抛物线理论计算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差别.通过比较,认为对大跨度斜拉桥,用抛物线理论计算拉索无应力长度,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桥梁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精细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结合主跨150 m连续刚构桥,通过适当提高主梁跨中截面高度、增强主梁根部以及1/4L区域的抗剪截面的方法,改善了大跨连续刚构桥的主拉应力、底板应力及长期挠度,并根据主梁纵向、横向受力影响及经济比较后,提出主跨150 m连续刚构桥的梁高及底板厚度变化抛物线指数(2次、1.6次)的选取建议,为其他相近主跨桥梁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拱桥施工线形控制及设置预拱度的方式,分析了二抛物线法进行预拱度分配的原理和优势;结合贵州省习水县太平渡大桥施工实例,采用二次抛物线法对拱桥施工标高预先进行调整,使成桥拱轴线线形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桩网复合地基桩顶土拱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桩网复合地基垫层与填土中的土拱对桩顶应力调节和沉降控制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比现有桩网复 合地基桩顶土拱效应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单桩数值模拟和数学解析,对桩顶土拱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桩顶土拱区域内的主应力迹线是一族自桩顶平面向上曲率逐渐增大的变曲率曲线,其中,接近桩帽边缘的一条主应力迹线线形近似于抛物...  相似文献   
9.
项目概况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型布置图如图1所示。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计算跨度为80+128+80m,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85m.梁全长290.9m。梁高沿纵向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中支点梁高9.6m(高跨比1,13.3).  相似文献   
10.
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视距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竖曲线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顺及视距所设置。我国规范规定: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因为在应用范围内,圆形与二次抛物线线形几乎没有差别,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大半径的圆形竖曲线。但由于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存在着视距不足的缺点。因此,本文引进国外新的竖曲线——分段式三次抛物线设计方法^[1],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圆曲线;并通过太旧高速公路的实例证明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优越性,同时提出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设计曲线图,对我国的线形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