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水运》2011,(21):84-87
龙的传人,龙的图腾,龙的记忆……但凡中国人,对龙都有无尽的遐想。一千个中国人心中有一千个龙的传说。龙的传说,与中国的文明史一样古老,从3岁的小儿到80岁的老人,都能信口说上一两段。而在西江流域流传的,便于关于龙母的神话故事。千百年来,龙母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众信奉为"水神"而建庙敬拜。  相似文献   
2.
《时代汽车》2014,(7):75-94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著名的太极拳之乡、磁州窑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3100年的建城史,赵国158年报都城史,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使邯郸成为了露天博物馆和文化大观园!  相似文献   
3.
谈到人类文明史,人们常常会用“上下五千年”来解释。抛开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这些太远古太蛮荒的历史不谈,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概也就五千余年,但这五千年历史又被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但今天我想用人类交通工具的变迁来解释这个划分:即纯粹的马或马车作交通工具的年代为古代;采用蒸汽机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10,(7):10-12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屹立于世已经有5000年历史。中国水运史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文明史的形成和发展曾经产生过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维 《航海》2005,(5):13-13
郑和七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航海事业鼎盛时期的标志,不仅傲立于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而且在当今世人的胸怀中铺展开这样一片气势恢宏的历史云帆,激情励志。想来,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隆重谢幕后,传承和弘扬的元素,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意识和事业的旋律。尤其对于航海事业的继往开来者而言,那无疑是能成为借力的劲风,驰帆破浪,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6.
易宪容 《经济导报》2009,(44):14-17
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遇到现代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繁荣。本来是,全球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许多国家的房价持续下降,但从今年4月份开始,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全面量涨价升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7.
浅谈国外机动车检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科技进步的一大标志。汽车检测技术的管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实际上也是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在早期,人们对汽车检测技术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比较简单.主要是凭对车的感觉和经验来进行.目的是要发现并排除一些故障或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修理和调整。  相似文献   
8.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千多年前,面对连峰绝壁、荒寂林木,李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囿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蜀道难"在中国文明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地理条件决定的事实.那么李白笔下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究竟指的是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以“中国因素一一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探讨国际海运业的发展,这既是对世界悠久航海历史的秉承,也更反映了国际海运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海运市场影响的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跨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10.
张潜 《轿车情报》2014,(9):178-179
西安,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是我国的古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来自我国西部的多位一汽丰田兰德酷路泽LANDCRUISER200(简称LC200)车主和媒体齐聚一堂,交流着用车、出行的心得,分享着和车在一起乐趣生活。之后,大家更要团结一心,挑战重重沙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