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道港口》2015,(3):258-263
2013年2月对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利用PRIMER v6软件包中包含的一系列多元统计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2种,其中硅藻64种,是研究区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研究海域根据水环境梯度可划分为5组,组Ⅰ为高温高盐组,组Ⅱ为高p H高营养盐组,组Ⅲ为低营养盐组,组Ⅳ为高磷酸盐和硅酸盐组,组Ⅴ为高p H高无机碳组。依据丰度进行了CLUSTER聚类和MDS标序图分析,结果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6个群落组。BIOENV分析结果表明,p H、盐度(Sal)和溶解有机碳(DTOC)组合可以最好地解释本次调查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航道整治建筑物在长江上游广泛存在,其在改变局部河段的水动力和水体理化特征的同时也会对浮游生物群落产生重要的影响。于寸滩站11 000 m3/s流量下开展顺坝和丁坝2座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水动力、水质及浮游生物生物量现场监测,利用MIKE21软件建立流场,进一步模拟不同流量下坝体前后水动力、水质、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坝前,两坝体坝后流速减小,溶解氧浓度、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增加,其中顺坝和丁坝浮游植物密度分别增加69.39%和62.18%,生物量分别增加77.42%和56.41%。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建立模型得出,4 500、11 000、39 200 m3/s流量下航道整治建筑物前后水动力、水质及生物量差异性逐渐降低,4 500 m3/s流量下整治建筑物生态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区生物的保护和生态航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方新洲 《航海》2003,(6):15-15
名为浮游植物的单细胞海洋生物拥有齐全高效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使它们像漂浮着的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工作。 对4种微小浮游生物的比较表明,只需不多的基因,它们就可以完成收集阳光并将其变为食物的过程。 理解它们怎样做到这一点或许有朝一日可  相似文献   
4.
周然 《水道港口》2012,33(1):72-76
根据2004~2007年的调查数据,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近20 a来天津港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丰度、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津港海域共有浮游植物7门126种,以硅藻和甲藻为主。2000年后,夏季甲藻比例升高,绿藻开始出现。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0年后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为春季达到重度富营养水平,夏季为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多样性在2005年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港口航道工程可能是影响天津港海域浮游植物种群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世界贸易90%依靠船舶运输,已确认约有500种入侵生物由船舶压载水途径传播。压载舱沉积物含有比压载水中数量更为庞大的生物群体,如浮游植物及其孢囊。若其入侵口岸国海域并爆发赤潮,会对近海环境、居民健康和海域经济造成严重威胁。对船舱黑暗环境的长期耐受性是其中藻类入侵口岸国海域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沉积物中已发现的藻类有甲藻、硅藻、隐藻等不同门类,藻类组成较为丰富。孢囊和休眠细胞的形成可保护处于恶劣环境的藻细胞免受破坏。目前已知可形成孢囊主要为甲藻,其他藻类的耐受机制缺乏研究。本文对压载水中发现的藻类物种组成及其细胞进行研究其能否形成孢囊或休眠细胞,并对进境船舶压载舱沉积物的耐受藻类进行物种的组成结构分析,以此丰富对进境船舶压载舱沉积物携带的藻类耐受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7,(8):22-24
随着《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船东不得不在众多的压载水处理设备中选择一种安装在其船舶上以符合公约关于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强制要求。中国船级社(CCS)及业界的专家给出了众多关于压载水处理设备选型的建议及指导,但很少涉及压载水处理设备灭活后生物再生的问题。提出该问题,希望相关国内外专家能够再深入研究,以及建议船东及船舶管理人员在选择压载水处理设备时考虑到这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航海》2006,(3):23-23
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找到证据表明,南极海冰在过去50年中减少了20%。澳大利亚南极局的一个科研小组使用新的检测方法,对1840年以来南极海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新的方法主要是探测冰芯采样中的甲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