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77篇
综合类   6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0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水地区隧道渗漏水整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南昆线临管运营期间部分隧道出现的渗漏水现象,文章简要地分析其原因之后,重点介绍了整治措施、范围、工艺和材料,对富水地区铁路隧道的渗漏水整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下工程渗漏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基于亲身参与上海,广州地铁建设的实践经验,叙述了地下工程结构外防水失效的原因,变形缝,施工缝渗漏水的原因,结构自防水失效的原因,强调了防水施工监理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业主干预防水的度与量关系之我见。  相似文献   
3.
深圳宝安南地下过街道渗漏水治理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暗挖掘结构的渗漏水现象一直是地下工程界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区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因此,科学,有效地渗漏水治理技术对于结构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寿命显得日益重要。结合深圳宝安南地下人行通道渗漏水治理,施工通过其施工工艺的介绍对地下结构渗漏水治理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滨海地区多为海相和湖相沉积的软土,施工难度大,渗漏水病害多发,因此,应对盾构施工过程的渗漏水风险进行评价来保证隧道安全施工。构建渗漏水风险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将云模型与Copula函数结合,基于Copula函数对于风险指标中相关风险因素的相依性处理,云理论对于定性与定量概念的处理与转换优势,构建相依性条件下的二维和三维云-Copula模型。以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利用云-Copula模型计算二级指标对于各个风险等级的隶属度,确定危险性较大的二级指标为注浆质量、止水条、衬砌混凝土自防水。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证据融合确定该检测区段渗漏水病害的风险状态为安全,但有向基本安全状态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危险性较大的指标加强监控,使渗漏水得到有效控制,为软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渗漏水病害的风险评价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圆梁山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漏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着重介绍了圆梁山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漏水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干裂缝和渗水裂缝分别采用的材料、方法、工艺和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衬砌裂缝及渗漏水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连拱隧道的施工工艺复杂,中隔墙衬砌容易开裂和渗漏水的特点,介绍了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分析了连拱隧道中隔墙衬砌容易开裂和渗漏水的原因,提出了防排水施工的方法及防治渗漏水的措施,可供类似工程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瞬变电磁探测结论因高度依赖作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和偏差性.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探测结论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以在股状地下水的冲刷下极易发生涌突事故的玉磨铁路新平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瞬变电磁超前探水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视电阻率区间与地下水渗漏水状态的对应关系,同时基于Voxler软件建立80 m×40 m×40 m(长×宽×高)含水体模型,提出了基于瞬变电磁技术的隧道施工渗漏水状态预测方法,实现了对隧道施工渗漏水状态的定量预测,通过实例验证,与现场开挖揭示基本相符,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水源识别问题,结合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的相关施工资料,依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涌突水预测,通过水分析化学实验,采用灰色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水系之间的关联度;而后针对单一水源和混合水源分别进行试验和分析,得出雪山梁隧道出口段内渗漏水来源最可能为大气降水,关联度较高的还有淘金沟上游水系和隧道出口处水系;最后进行比对,得出隧道渗漏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淘金沟上游水体的结论,并依据现场资料及实地踏勘,验证了灰色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我国铁路隧道渗漏水的基本情况、主要危害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防排水系统设计、施工质量、采用防水材料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便在今后的设计、施工中能有效地防止隧道渗漏水,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并对比了人工目视检查、分布式光纤测温检测、地质雷达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等国内外常用隧道衬砌渗漏水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鉴于红外热成像检测优势明显,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红外热成像检测隧道衬砌渗漏水的技术原理及方法,并设计了图像处理算法。在朔黄铁路5座渗漏水隧道中的检测实践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不仅能够准确检测出渗漏水位置,而且能够计算出渗漏水区域面积,建议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