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3篇
  免费   161篇
公路运输   2456篇
综合类   866篇
水路运输   928篇
铁路运输   968篇
综合运输   16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西韩城际铁路沿线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场地开展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实测最大自重湿陷量为46 mm,仅为室内压缩试验计算值的0.23倍;湿陷土层厚度15 m,除Q;黄土全部具有湿陷性外,Q;上部黄土亦具有湿陷性;地表水自然入渗深度超过50 m,浸润角约为40°,浸润范围约为浸水试坑直径的1.7倍。对现场实测值和室内计算值差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黄土结构未完全破坏之前,发生过湿陷的土体在特定条件下还有可能再次湿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4.
铁路独柱支承弯梁桥扭矩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等代荷载采用一种比较近似、简单、有效的处理,旨在通过合理的调整预应力束来调整扭矩。最后通过实桥模型试验对预应力束配置做出调整,并对结果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场总线技术在隧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隧道监控系统设计,指出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在隧道监控系统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7.
根据现场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配合工务成组更换60kgAT型复式交分道岔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用层次分析法对弧形钢闸门主框架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靠性原理,对弧形钢闸门主框架结构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弧门主框架体系可靠性分析模型,对弧形钢闸门主框架结构荷载及抗力作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基本统计参数。  相似文献   
9.
《汽车导购》2005,(5):6
2005年3月25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在北京东方广场·寒舍举行“非常空间非常颐达“TIIDA全国媒体见面会。TIIDA颐达配备了由日产和雷诺共同开发的全新发动机HR16DE,所采用的航空轻量铝合金制造技术及多种改进措施.使1.6L发动机扭矩、输出功率和油耗三者均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在铁路行车事故中,调车事故约占70%,因此铁道部决心防止调车作业事故。近年内广泛采用无线调车灯显系统,大规模普及自动化驼峰,使调车事故发生频率得到有效遏制。但比较起站内调车而言,越出站界调车和跟踪出站调车这两种须占用区间的调车作业,值得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现对此两种调车作业的性质、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规定作一些分析探讨,以期对现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