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21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刚  刘杰 《轿车情报》2005,(8):38-44
在中国影视,服装、电子等各领域.“韩流”风刮得似乎一阵比一阵强。据社会学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认同.时代背景与人文特质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相似性.“韩流”汹涌自然不难理解,同样.韩系车也在有意无意中利用到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韩国企业更为精准地把握住中国汽车购买人群的消费心态;产品热销自然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2.
为阐述家庭微观社会情境中老年人与同住成员之间的行为交互对个体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昆明市有老年人家庭为分析单元,用家庭贡献度量化老年人家务活动的分担程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日常活动时间结构的影响,进而剖析成员间的活动交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老年人家庭贡献度增加时,成员间在非通勤活动上的交互效用减弱;由于女家长在时间结构上呈现隐形的“时间贫困”特征,其在活动-出行模式上受老年人家庭贡献度的影响显著高于男家长;与此同时,老年人作用下女家长在非通勤活动出行决策时优先考虑家务活动的时间安排,而男家长则优先考虑自由活动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从民法的立法精神出发,以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的颁布实施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承运人责任险制度安排虽然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了民事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原则,但其已突破了传统民法的“意思自治”私法范畴,折射了国家干预和“私法的公法化”的法理本质。同时以社会学的视野来看,承运人责任险险种从制度上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体现了风险规避与社会和谐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结社会学视角下课程概念的特征、论述社会学视角下高等学校课程资源的内涵,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探讨高等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学价值,阐释社会学对高等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素质?从教育学意义上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生作用的身心特性和品质架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活动中充任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因而,就派生出"职业素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生关系的文化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两大主要文化群体,分别形成高校教师文化和大学生文化。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师生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为高校教师文化与大学生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适应、冲突与整合。在文化差异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中,民主、融洽、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7.
符号消费指向的不是消费物自身,而是物所承载的符号价值,即其体现的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品味。中国消费市场中的符号消费,尤其是轿车作为符号被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广泛,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中国的轿车消费市场存在的这种符号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8.
重点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简称稳评)是上海近年新开展的一项工作,通过对该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原则及过程进行研讨,利用开创性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将工程客观影响特点及相关特性调查有机结合,经归纳分析,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众多重大市政项目的稳评实践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可靠,评估结论准确可信,能为今后其他项目的分析和评估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发挥稳评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因工程建设引发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军车驾驶文化是我军特色的军事文化之一,在军营尤其是驾驶员较为集中的汽车部(分)队中推广和施行军车驾驶文化建设,对提升军营文化建设水平、创建和谐军营、凝聚军心、提升士气、提高驾驶员的战斗精神和职业技能,以及培养政治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的环境意识与环境意识的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若从主体角度看,群体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较之个体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将更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而在某种程度上说,群体环境意识即指相对于个体环境意识而存在的社会化了的环境意识。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入手,主要分析对这种社会化的环境意识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并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民主以发展民间非政府组织(NGO)、提高公众教育水平及加强大众传媒建设几个方面来探索实现环境意识的社会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