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3篇
水路运输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筒式柴油打桩锤打桩过程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力学基本和柴油锤工作原理对柴油锤桩过程进行详细的动力学分析,探讨了在打桩过程中上活塞、下活塞及桩的运动规律,以及能量转换关系,并以实例进行了计算,更清楚地揭示了柴油锤的打桩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2.
KOGA—MIYATA公司日前向市场推出的取名为“INFINITI”(隶属“SPORT&LEISURE”系列)的这款自行车新品,实质上是一款带有多级变速后轴、骑行速度极快的运动式自行车。此款运动式自行车配有一种选用“7005铝合金材料”制作、经过三道拉拔加工和三道硬化处理的超级轻量化车架(带有直筒式铝合金前叉),以及其他一系列优质自行车零部件、配件。  相似文献   
3.
汽车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对筒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提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液体减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其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行走机构专家"的X-Fusion,在那神话一般的"Sea-Otter"狂欢节上全力推出一款避震行程最高可达180mm、非常结实耐用、专供耐力赛自行车及自由式竞赛自行车使用的高效避震前叉。  相似文献   
5.
汽车减振器活塞孔对常通节流孔面积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减振器油液沿程和局部节流损失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速度特性的减振器常通节流孔面积曲线拟合优化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活塞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常通节流孔面积进行实例优化设计,分别对活塞孔直径和个数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活塞孔减振器进行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速度特性的常通节流孔面积优化没计方法及活塞孔的影响分析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汽技术中心从2001年开始研制旋风筒式空气预滤器,并利用CFD进行旋风筒的分析与计算。介绍了3种不同结构除尘器的滤清效率比较;同一结构除尘器在不同空气流量下滤清效率比较;除尘器水平、垂直放置对滤清效率的影响;加装旋风除尘器后对发动机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在总结分析传统船形FPSO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筒式FPSO的概念设计。多筒式FPSO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造价低和抗腐蚀等优点,并可以钻井和安装干式井口。针对多筒式FPSO,计算分析了该结构的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考虑南海海域100米水深海洋环境条件,进行了新型多筒式FPSO的频域响应分析,得到了多筒式FPSO运动和波浪载荷响应幅值算子(RAOs),以及运动响应的短期统计。研究表明新型多筒式FPSO具有良好的稳性和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9.
使用ABAQUS建立了4种不同分仓形式的筒式基础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P-S曲线及极限状态的土压力。重点分析筒仓内壁土压力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根据结构的P-S曲线评估分仓形式的改变对结构抗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分仓优化的结构可更好地发挥其抗倾潜力,其结构承载力可提升15%~25%。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减振器特性具有不同的要求,可调阻尼减振器一直是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文中基于当前车辆悬架用筒式减振器的两种阻尼力调节机理,讨论了节流口面积可调减振器与减振液粘度可调减振器的研究动态,指出了当前可调阻尼减振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可调阻尼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