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成分对Ti处理的ELC-BH钢板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对于三种不同成分的Ti处理的ELC-BH钢板退火织构进行了研究,得出该板中Ti含量过低或过高均削弱γ纤维织构发展,P含量过高也对γ纤维织构发展不利,只有适当控制它们的 含量,才能有利于γ纤维织构的发展,提高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相组织分析、EBSD分析和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水韧处理温度对110Mn13高碳高锰钢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锻成型高碳高锰钢具有明显的强{111}<112>板织构,且经970~1 090℃水韧处理后均得到了单相奥氏体,其强织构也会随着水韧处理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随着水韧处理温度的增加,高碳高锰钢的晶粒尺寸呈指数关系增加,屈服强度基本不变,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伸长率和收缩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高碳高锰钢力学性能随水韧处理温度的变化规律从高碳高锰钢本身的晶体结构、晶粒内部微观组织的均匀性、塑性变形方式及织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了表面织构和表面涂层技术在内燃机关键运动副减摩抗磨与节能应用中的特点; 剖析了表面织构加工技术、表面织构形貌特征与分布、表面涂层制备工艺、表面耐磨涂层、表面热障涂层和表面技术与润滑的协同效应对运动副摩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织构(LST)能有效改善运动副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直接/间接激光冲击表面织构(LSSP)技术已成为高效、灵活的表面织构加工方法,但由于织构加工工艺、形貌和分布特征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结合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的工况特性研究并优化表面织构的形貌和分布特征; 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和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的耐磨涂层和热障涂层(TBC)具有良好的耐磨、隔热和抗氧化性,可使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类金刚石(DLC)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涂层的减摩抗磨和节能成效明显,但涂层材料种类繁多,很难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业化应用; 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表面织构、表面涂层与润滑的协同作用复杂,将来仍需综合考虑多场条件下各种表面技术耦合的减摩抗磨机理,进一步完善内燃机活塞组件-缸套系统表面复合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内燃机产业的绿色和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表面织构活塞环与CuO纳米润滑油协同润滑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活塞环-缸套流体动压润滑数值模型,研究表面织构和CuO纳米润滑油对活塞环协同润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uO纳米润滑油能有效减小粗糙接触力,降低磨损,但会引起流体黏性剪切力增加;活塞环织构表面与缸套之间形成的微动压效应对动压润滑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小流体摩擦力,减少摩擦损失,但在上下止点附近会导致粗糙接触力增加,磨损加剧;活塞环表面织构的位置会影响其摩擦性能,对比发现中间织构效果最好,与无织构活塞环相比能减小摩擦损失5.17%;表面织构和CuO纳米润滑油之间存在协同润滑作用,合适浓度的纳米润滑油和一定尺度的表面织构能在减少活塞环摩擦损失的同时降低磨损。本研究中中间织构活塞环和体积分数0.5%CuO纳米润滑油组成的协同润滑能达到最佳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7.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新型固态连接工艺,能够克服传统熔化焊中的诸多缺点,具有接头质量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对于熔点较低的镁合金来说是一种优异的连接工艺.织构是影响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接头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以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的织构为主线,分别对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过程中织构的形成、织构的分布、织构对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焊缝区域织构的调控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冷变形对1Cr18Ni9晶界分布和微织构的影响.电子散射衍射测试在JEOL-JSM-6480扫描电镜配以OXFORD公司研发的INCA Crystal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系统上进行.结果表明:冷变形对小角度晶界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冷变形后晶界特征分布变化明显;热轧板中无明显织构,冷变形后的样品出现了一些指数很大的织构,且这些织构在位置上存在一定关系,在冷变形试样(25%)中出现了较强的〈111〉和〈110〉织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XRD衍射技术对Si02/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Mg基体的织构在热挤压和退火处理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O2/Mg复合材料在400℃挤压过程中发生再结晶,基体形成〈 1010 〉//ED纤维织构.经450℃×30 min退火后,{0002}极密度最大值由退火前的60提高到72,而{1010}和{ 1120}极密度最大值较退火前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中间轴承是船舶推进系统重要部件,其润滑特性直接影响轴系工作状态。表面织构技术通过改变摩擦表面微结构,有利于润滑油膜形成,提高润滑油膜承载能力,改善轴承润滑性能,降低摩擦损失。本文建立考虑表面微织构的某船用滑动式中间轴承流体润滑数值模型,分析织构深度、特征长度、布置位置及面积率对中间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织构结构参数对中间轴承润滑性能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高滑动式中间轴承润滑性能,减少摩擦损失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