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76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68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果蝇优化算法精度低、收敛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通过增加随机机制扩大其探测能力,并通过改变步长,提高其后期寻优精度。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并将复杂的时变信号作为优化模型的输入。对获得的PID参数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果蝇算法寻优速度快、精度高,其优化后的PID参数,轮廓运动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2.
在活 动轮廓的基础上,引入了统计“图像势能”和松驰法,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活动轮廓的图像分 割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活动轮廓的一些缺陷,能准确、可靠地检测物体曲率高的边缘部分,且分割结果与活动轮廓的初始位置无关。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交通管理监视器的视频电路,受通频带限制导致图像轮廓模糊、清晰度下降,通常需要采用双微分视频补偿.以一种具体的双微分视频补偿电路为例,分析了两次微分的补偿过程,用电路理论对元件的取值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功能强大的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论证.  相似文献   
4.
GTC-80型钢轨探伤车是我国集成研发的新一代钢轨探伤车,在原探伤系统基础上进行诸多改进,并在车辆系统、轨道巡检系统上采用完全自主化技术,整车实现对钢轨伤损和轨道状态的综合检测,整体检测速度达到80 km/h.结合我国铁路钢轨探伤检测和轨道巡检的实际情况,从整车结构布局、超声检测系统、轨道巡检系统3方面介绍GTC-80型钢轨探伤车及其在我国铁路钢轨探伤领域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城轨车辆车轮踏面磨耗人工检测劳动强度高、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车轮踏面磨耗检测方法。首先在轨道外侧安装一组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车轮踏面数据采集;其次结合标准轮对踏面轮廓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坐标旋转、数据融合等算法获取实际车轮踏面轮廓线;最后根据踏面磨耗几何关系获得车轮踏面磨耗值。通过踏面磨耗检测误差分析以及现场标准轮对实验和过车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精度为±0.2 mm,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踏面磨耗检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6.
钢轨是铁路线路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并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在列车运行中直接承受来自车轮的载荷和冲击.其状态是否完好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钢轨疲劳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轨头磨耗,包括垂直磨耗、侧面磨耗等,这些损伤直接影响铁路的运营安全,因此对钢轨轨头轮廓进行定期检测十分重要.钢轨轮廓及磨耗检测系统(简称系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研发的动态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船舶行业图像数据应用量日益增加,对三维船舶图像重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阶段低照度三维船舶图像重建过程中仍存在分辨率低、介质分布不适应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深入分析现阶段三维图像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结合ECT技术的新型低照度三维船舶图像的重建方法,从而达到高效、准确实现三维船舶图像重建技术的目标。为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相关仿真实验,根据图像需求采用电极对检测模式,通过传感器将三维船舶重建图像进行次对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CT技术的三维船舶重建系统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真实的对图像进行重建,相对比传统的图像重建方法,该系统灵敏度和精准度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算法的实时性,交通流个体识别往往采用轮廓特征来描述。由于自行车与行人的很多轮廓特征值相近,在复杂城市交通环境中,从慢行交通流中准确地识别出自行车是目前采用视频检测交通流的难点之一。通过现场视频检测获取足够的样本外轮廓数据,分析检测目标轮廓的高、宽、高宽比、面积等典型轮廓特征,发现目标轮廓高宽比特征能较好地识别出行人、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并给出合适的取值范围。研究表明自行车高宽比能够较好地成为视频识别的依据,为自行车视频识别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9.
设计规范作为行业强制性设计要求为依据,应是严谨、严肃的,但它同时又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对新《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使用中发现的与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性、隧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钢纤维喷射砼等几个问题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同行研讨、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翔 《路基工程》2019,(3):135-139
天津软土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受区域不均匀沉降影响产生纵向不均匀沉降,此类沉降会侵占已运营隧道内轮廓,对区间隧道正常运营造成影响。为此,基于InSAR分析及隧道所在地层水准点沉降数据预测30年及100年隧道所在地层累计沉降。分析预测累计沉降值在同一坡度范围内的差异沉降,得出隧道全线最大差异沉降。针对隧道横断面预留竖向最大调整空间受纵向不均匀沉降影响不满足远期运营需求的情况,探讨应对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