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宁  孙玉科 《船舶工程》2012,34(2):96-99
为了验证紫外线处理器内部附着纳米TiO2薄膜,在压载水处理过程中的灭藻效果,设计了一套杀灭压载水中藻类的模拟实验系统。分别用单一紫外线辐照法和纳米TiO2光催化-紫外线辐照相结合法对鱼腥藻进行杀灭实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完全杀灭压载水中藻类,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紫外线辐照结合法,只需要4根低压高强紫外线灯管就能达到单一紫外线辐照法6根低压高强紫外线灯管对海藻的灭活效果。在不影响灭活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处理器的功率,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5,(7):10-13
离子液体由于其不挥发、不燃和热稳定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专业领域。近年来,在藻类处理领域,离子液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性地介绍近5年离子液体在藻类油脂提取、藻类其他物质提取和藻类提取物加工等几方面的应用,具体说明离子液体作为溶剂、萃取剂和催化剂的使用情况。表明了离子液体在藻类处理及相关领域的优势,与传统工艺方法相比较,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最后就离子液体的潜在毒性,提出了离子液体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城市供水中藻类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种有效去藻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徐双华 《航海》2004,(5):42-42
德法两国海洋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在海洋浮游藻类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中,海藻排出物会将其中的有机碳带入深海,而不是像原先估计的那样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 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变成有机物形式。其中2/3的有机碳会随着藻类的死亡和下沉,被带到海底。科学家此前认为,海藻生长过程中排出的含糖物质很快会被细  相似文献   
5.
船舶尾气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采用湿法脱硫技术是减少硫氧化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但湿法脱硫后产生的洗涤水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多环芳烃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其含量不得超过2250 μg/L。本研究以萘为多环芳烃代表物,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船舶尾气脱硫洗涤水,分别考察低温等离子体工艺参数(放电功率、进气量)和处理过程特征参数(温度、pH、水中阴离子)对萘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氧气进气量和放电功率分别为3 L/min和132 W,该条件下萘去除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降低;pH升高有利于萘的降解;水中SO42-、SO32-、NO3-、NO2-、HCO3-对萘的降解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HCO3-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船舶压载水中常见的异湾藻,根据电场杀菌作用假说理论,采用高压电场处理,观察灭活效果,验证其作用机理,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臻元 《科技交流》2005,35(1):151-155
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对饮用水水质构成直接威胁,是饮用水中重点控制的有机成分;天然大分子有机物对水质构成间接影响,导致胶体稳定性提高、混凝剂药耗增加;藻类和代谢产物影响常规处理工艺效果。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涵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307-309,313,397
该文针对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以上向流生物沸石曝气滤罐进行中试试验,分析去除氨氮、藻类、CODMn和浊度的效果,优化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高温期动态自然挂膜21 d后,由CODMn和氨氮去除率,以及微生物镜检判定,生物膜可达成熟;藻类易于爆发的高温期,在离子交换、物化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下,V类地表水经处理后可达到Ⅲ类,出水氨氮低于1.0 mg/L,CODMn约2.5 mg/L,溶解氧高于6.5 mg/L,藻类去除40%~60%,藻类生产潜力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