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172篇
综合类   82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采用便携式剪切仪研究超薄白色罩面的层间抗剪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薄白色罩面作为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其特定的路面结构要求超薄水泥砼面层与沥青层层间较好联结,因而层间抗剪性能对保证路面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基于便携式剪切仪的层间界面剪切试验,采用水泥砼和沥青砼复合试件模拟超薄白色罩面和旧沥青面层的结合状态,得到了界面剪切强度随温度和竖向压力的规律.同时验证了该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网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强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室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和Fibermesh网状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改善明显;掺入三种纤维后提高了混凝土的柔韧性,尤其是网状聚丙烯纤维和单丝纤维,改善效果很明显,这对改善UTW路面应力状况非常有利;网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0.65~0.90应力水平范围内,疲劳寿命增长均很明显,而且相对比较稳定,说明网状聚丙烯纤维的增韧作用更加明显,适宜于UTW路面使用。  相似文献   
4.
5.
在路面养护工程中,采用高粘高弹沥青的极韧超薄层STC-7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幅提高路面的表面构造和抗滑等指标。结合极韧超薄层STC-7在丹阜高速公路(丹东至通远堡段)路面养护中的应用实例,从原材料控制、级配控制、配合比性能检验等方面,总结了各主要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为高等级公路路面养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采用常温超薄罩面进行养护维修。通过现场调查,确定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较差,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制定常温超薄罩面养护方案。现场取样检测常温超薄罩面层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均满足设计要求。养护后进行质量检验,得出路面平整度、抗渗性能、抗滑性能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养护效果达到了预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链聚烯烃和SBS复合改性方法,对超薄铺装材料UWM-10进行密级配设计,通过开展体积指标与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水损害性能的评价,提出其设计和路用性能评价指标。同时,提出改进的车辙试验方法,研究超薄铺装材料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构造深度的衰减变化规律。采用CT扫描方法,研究UWM-10与下承界面之间的黏结效果和空间空隙分布规律,评价层间黏结效果。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表明:UWM-10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抗滑性能,其构造深度的衰减程度小于传统的超薄铺装材料,且其与下承界面的黏结效果优于传统的超薄铺装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超薄铺装材料。  相似文献   
8.
有关SMA-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各项路用性能试验的研究表明,现行的SMA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用于SMA-5设计是可行的。且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表面功能,可作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超薄罩面层。  相似文献   
9.
超薄磨耗层养护技术被欧美列为高速公路第一养护方案,在国内也已经开始推广应用。文章介绍了国产超薄磨耗层施工专用设备的研制过程,通过对国内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分析以及与德国福格勒公司的进口设备对比,认为国内同步洒布摊铺机的研制与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由于该段交通量大增,货柜车占总车流比例是其他路段的3倍多(达到21%),超载情况比较普遍,路面的麻面、剥落、坑槽、车辙等病害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路面使用功能及行车舒适性、安全性。路面需要进行全面养护维修.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