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旭 《中国电动车》2011,(12):74-75
情报学就像一个多学科之间的"精灵",与众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首先通过探讨情报学中的跨学科思维,来说明现在关于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接着又阐述了情报学与一些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强调了情报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共存的必要性,目的在于促进情报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及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博士与北京交通大学夏禾教授等合作撰写的学术著作《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与工程应用》,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核心成果曾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书阐述了作者及其跨学科研究组(由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中南大学组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到了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及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留隐患的工作性;三是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用量;  相似文献   
4.
交通流线设计是关系客运枢纽交通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当前建筑与交通两个学科领域共同推进的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分阶段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学科壁垒"现象。该现象的存在使得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中一些底层的基础性规律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并导致我国客运枢纽在从单一运输方式客运站向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工程设计实践中的困惑与运营实践中的问题。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中"学科壁垒"现象的揭示,有助于运用跨学科视角,推进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这些技术是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只有通过跨学科和国际性的合作才可能取得丰硕成果,这也要求巴斯夫在研发方面更加灵活。巴斯夫的应对之道就是其研发一体化。正是因为采取了纵向一体的集群化方式,处于传统行业的巴斯夫尽管不得不面对德国的高昂劳动成本,但依然保持了高效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不同专业跨学科合作对制定革新方案以满足发展需求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推动的eSIE.CAR联合项目在研发铁路客车车体新的模块式结构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上个星期,我在一所大学参观了这个学校艺术学院的艺术作品展。他们的三位教授在给我们介绍艺术作品展时,分别讲了三句话。我觉得这三句话对我们这个研讨会很有启发,所以在这里不妨给大家作一介绍。第一位教授讲了这样一句话:“艺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也就是说,艺术同  相似文献   
8.
航海类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航海类高等院校开设通识性跨学科类课程的意义、理念、设置结构等问题,建议从提高航海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角度设置注重跨学科综合教育的STS类、跨学科综合类、环境教育类、科学史哲类、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类、信息技术应用类等通识性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叙事作品研究界,“point of view”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一个核心概念和热门话题。叙事学和文体学都十分关注这一话题。表面上看,两个学派对“point of view”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探讨,而实际上两者在理念和路径上各行其道且相互排斥。叙事学界在探讨“point of view”时,将其囿于观察者的感知(区分“谁说”和“谁感知”),这种自我限制不合情理。与此相对照,文体学在探讨“point of view”时,聚焦于叙述者(说话者)的立场态度,这种自我限制也造成了很大问题。这两个学派在探讨“point of view”时各自的片面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排他性还导致了不少理论上的混乱。这也对国内的研究造成了影响。本文在指出以往问题的基础上,对“point of view”提出切合实际的新的界定,旨在通过这一新的界定帮助推进理论探讨的发展并促进跨学科研究,以便对叙事作品进行更好、更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贝奥武甫》生动描写了主人公为保卫百姓的生命财产同恶魔殊死搏斗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通篇折射出古代族群的“命运”意识和“共同体”理念,从而为英国文学中的“命运共同体”表征开了先河。同时,这部令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史诗不仅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氏族共同体的结合机制、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深刻揭示了氏族社会的顽瘴痼疾,即部落族群旷日持久的冲突轮回与命运危机。显然,作者对氏族社会的动荡与危机的表征构成了审美客体和认识论评价体系。本文旨在探讨《贝奥武甫》中氏族共同体的冲突轮回与命运危机的性质与特征,并借鉴现代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理论视角对这两个核心主题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