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9篇
  免费   119篇
公路运输   3543篇
综合类   2093篇
水路运输   3179篇
铁路运输   1494篇
综合运输   29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703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851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简谐激励条件下,应用轴系颗粒阻尼纵振抑制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旋转工况下的颗粒阻尼减振比;探讨了单腔体多颗粒和多腔体多颗粒时的轴系模拟系统加速度变化,讨论了颗粒的材料、粒径、质量填充比、腔体数量、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等参数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腔体多颗粒条件下,填充有铜、钢、橡胶包钢颗粒的系统减振比处于7.83%~8.91%,橡胶颗粒的系统减振比接近于0;铜、钢、橡胶包钢颗粒有明显的抑振效果,颗粒的材料密度和阻尼比越大,抑振效果越好;当颗粒质量填充比为15%时,系统减振比最高为13.77%,但当质量填充比超过15%时,减振比有所降低,故质量填充比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15%左右;粒径、转速、激励频率与位移幅值的变化对系统减振比的影响分别为1.76%~8.68%、6.77%~12.50%、4.41%~10.12%与2.19%~7.05%;在多腔体多颗粒工况下,当颗粒总质量填充比和转速一定时,腔体数量对系统减振比有明显影响;当腔体数量为3时,转速为100 r·min-1和质量填充比为25%的最佳系统减振比为22.5%;在多腔体多粒径颗粒工况下,当总质量填充比为10%,转速为50~150 r·min-1的系统减振比波动不大,平均为14.18%,这表明多腔体多粒径组合对转速不十分敏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拓宽转速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4.
5.
6.
随着"铁路畅行"和"客运提质计划"的提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旅客服务成为高速铁路客运发展的关键方向。为打造全新旅客行李服务概念,基于"铁路畅行"会员常旅客计划,构建全流程、门到门智慧行李服务方案,从旅客需求角度出发,采取"人货分离"模式,突破传统站内行李服务的模式,拓宽业务场景,延长商业链,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案。全流程智慧行李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服务模式,为培育旅客需求,提高顾客粘合度,挖掘高铁行李服务的潜在市场,优化铁路盈利结构,加快构建铁路客运服务体系,提升铁路在运输市场的竞争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俄罗斯铁路公司为提高铁路重载货运能力采取的措施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将美融入制图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同信号系统制式,通过仿真计算,深入分析上海轨道交通宝山路站汇合能力提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信号系统制式,采取接轨改造措施并调整列车开行比例,能有效提升宝山路站的汇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快速路系统是城市路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通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常受制于瓶颈路段通行能力.在快速路隧道路段车道缩减情形下,分析隧道路段的道路条件,从交通检测大数据提取交通流时空分布特征,选用Greenshelds交通流模型,分车道标定模型.对比隧道路段与紧邻的普通路段各车道通行能力差别,评估隧道路段车道期望通行能力、运行通行能力;比较渐变缩窄与信号控制两种模式缩减车道的通行能力差异,提出兼顾通行量最大化与路权公平的信号控制改善方案.验证了:车道通行能力自内向外衰减;运行通行能力比设计通行能力低;提出的信号控制改善方案可提高通行能力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