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闫世建  陈和春 《中国水运》2007,7(10):106-107
本文以葛洲坝电厂原型观测为基础,在对坝前流态做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坝前流态对拦污栅污物聚集及对拦污栅水头损失的影响。对葛洲坝电站21台机组进行原型观测后分析得出:各机组拦污栅前后水位及进水口流态各不相同,因此造成拦污栅前后压差的原因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提出在以后的工程设计中要考虑坝前流态对电站拦污栅污物排漂的影响及防治。  相似文献   
2.
浅水高速艇的快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种内河浅水型高速艇艇型.针对该型线又进行了不同水深的阻力模型拖曳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高速艇的浅水效应.结果表明,该艇的水动力性能优于常规的高速艇艇型.配合本文提出的带有侧进水口及底进水口的双进水口喷水推进系统的概念设计,该高速艇可在深水中高速航行、在浅水中安全航行,有效最小水深可和该艇的静态吃水相当.  相似文献   
3.
张岩  刘辉 《中国水运》2014,(8):210-211
采用计算及工程类比方法,最终确定冲砂洞进口底板高程为2,221m,以满足发电洞进口“门前清”(即在冲砂洞进口形成冲刷漏斗,使发电洞进口位于冲刷漏斗范围内,从而解决发电站进口泥砂问题)的要求,从而保证水电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电工程大规模的建设,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是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喀拉克水利枢纽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减缓水库蓄水后下泄水流相应季节的水温温差对水生物的不利影响进行阐述分析,并分析了其实施后对下游河段水温的控制影响效果。为后续水电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船闸输水系统中的进口布置,总结平面布置的优化趋势,寻求进口面积比与阻力系数的关系。提出了有关设计原则,成果可供舯闸车水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汽车上使用的橡胶软管长期使用会老化,容易破裂。如果散热器进水软管在行车过程中破裂,喷溅出来的高温水会形成大团水蒸气从发动机盖下喷出,发生这种现象时,应立即选择安全场所停车,然后采取紧急措施解决。一般情况下,散热器进水时,软管的接头处最容易产生裂口而漏水,这时可以用剪刀剪掉损坏的部位,然后将软管重新插到散热器进水口接头上,并用卡子或铁丝卡紧;如果裂口在软管的中段,可以用胶布缠扎漏水裂口,缠  相似文献   
7.
曹君 《汽车运用》2012,(11):49-49
汽车橡胶软管因长期使用老化后,容易破裂,如果散热器进水软管在行车过程中破裂,喷溅出来的高温水会形成大团水蒸气从发动机盖下喷出,发生这种现象时,应立即选择安全场所停车,然后采取紧急措施解决。一般情况下,散热器进水软管的接头处最容易产生裂口而漏水,这时可以用剪刀剪掉损坏的部位,然后将软管重新插到散热器进水口接头上,并用卡子或铁丝卡紧。如果裂口在软管的中段,可以用胶布缠扎漏水裂口,缠扎前先将软管擦干净,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水翼艇喷水推进系统进水口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常规的固定式进水口不能保证艇同时得到最佳的翼航和起飞性能这一固有弊病,提出了可以用可调进水口的方案。在分析了进水口的设计要求后,介绍了实艇上采用可调进水口对其翼航和起飞性能的影响,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翼艇喷水推进系统可调进水口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建雄  黄孟浩 《船舶工程》1991,(1):19-22,18
本文介绍了新颖的可调进水口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实艇试航情况,证明可调进水口是水翼艇一种较为理想的进水口型式。  相似文献   
10.
正威 《摩托车信息》2007,(15):23-23
和安装在摩托车上的发电机原理近似,该水泵包括泵体、进水口、出水口、转叶、支撑架和万向节组件.支撑架设置在泵体的底部,万向节组件包括泵体连接套、水泵输入轴、发动机连接套和传动轴.水泵输入轴通过轴承套在泵体连接套内,水泵输入轴的伸出端与发动机传动轴的外端为万向节连接.发动机传动轴的内端与发动机的转轴相接,发动机连接套分别通过轴承套设在发动机传动轴上,泵体连接套和发动机连接套相互铰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