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26篇
综合类   140篇
水路运输   248篇
铁路运输   212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电信行业与铁路行业同为国有资本控制的重点行业,且都具有以庞大、成网、固定成本高昂为特点的基础设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可为我国铁路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本文将我国电信业主要改革历程归结为业务分割、区域分割、业务整合、网运分离四个阶段,指出我国电信业改革属于典型的问题导向路径,借鉴电信行业改革经验可知,在我国铁路网运合一模式下,"业务分割"与"区域分割"两种网运关系调整模式不能有效打破垄断,我国铁路应积极探索"统分结合的网运分离"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客运专线箱梁运输和架设的施工特点,结合可能存在的不同工况,着重叙述了一跨式运架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施工工艺,以及它在适用性、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为客运专线的施工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网运分离”的经济学解析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铁路“网运分离”的改革背景。基于制度创新,交易费用及组织重构角度,分析了“网运分离”的经济学动因,给出了铁路“网运分离”改革进程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公路主枢纽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路主枢纽是公路交通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本文对公路主枢纽的适站量预测,站场布局,通信信息系统,软件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6.
2004年1O月.中远集团在青岛举办了船员技能竞赛.来自中远系统内各大远洋公司的船员、业务技术能手汇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经过笔试、口试、实操等比赛.中远散运代表队在所有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绝对的优势获得团体总分第一,荣登榜首。同时还获得了集体项目——消防救生演习第一名、七个岗位全能冠军和三十个岗位实操技能单项奖.展示了中远散运船员队伍良好的整体素质.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7.
8.
钢箱筒基础结构是由桶形基础发展而来,桶形基础取代桩基作为海上采油平台基础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应用。结合钢箱筒结构取代抛石基床作为码头和防波堤基础首次在工程中成功应用的实践,论述了钢箱筒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钢箱筒结构具有加工制作快捷、浮运稳定、就位下沉简便、下沉上浮方便可兼作施工平台、后期沉降稳定等特点,拥有节约成本、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等优势。钢箱筒结构在水运工程中尤其是渤海湾淤泥质海岸作为码头和防波堤结构基础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架设上海市苏州河闸桥1100t大型钢梁的工程实践,着重介绍了在潮汐河段上浮运架梁的施工方法;同时介绍了将一种新型先进起重器即气袋起重器成功地运用于桥梁建设工程的施工实践为桥梁起重增添了一种新设备。  相似文献   
10.
三峡船闸从2006年9月15日由于完建施工,采取一线通航、另一线施工的方式,至2007年4月14日,7个月共计212天运行3213闸次,日均15.16闸次;通过各类船舶21765艘次,日均102.67艘次;通过货物2174.93万吨,日均10.26万吨;通过船舶定额3612.94万吨,日均17.04万吨;闸室利用率平均加权值为77.33%。上述数据表明:单线运行期各项指标较正常运行期均有不同幅度提高,较完建前预测值也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