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47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就关鍵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与行车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某高桩码头结构横梁混凝土开裂情况,结合现场混凝土温度监测,从内约束应力和外约束应力分析了横梁混凝土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码头上横梁混凝土的开裂主要是由外约束应力导致的,各种参数对外约束应力的影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基础水平阻力系数、浇筑间隔时间、构件长度、构件高度,研究成果可用于类似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轨列车折返能力计算与加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证折返出发间隔时间是决定列车折返能力的基本参数,提出折返出发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分析采用特殊列车交路对折返出发间隔时间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折返出发间隔时间的因素提出加强列车折返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车站通过能力是铁路能力的一个关键制约点,本文通过降低咽喉长度对车站作业间隔时间的影响,扩大高铁车站通过能力. 分析车站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研究车站进路关系模型及作业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以通过列车数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车站作业间隔时间,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等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分区划分的车站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及算法. 案例分析表明,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及组合方式对能力的影响较大,分区划分车站咽喉区可有效减少列车作业间隔时间,提高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船舶调度闸外编排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优化船舶进闸调度,分析了三峡船闸船舶的平均过闸间隔时间,提出了闸外编排的概念,分析了船舶在进闸调度中的操作流程,以安全性和进闸耗时为目标,建立了闸外编排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将模型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通过启发式方法生成船舶在闸外的排序法则。数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闸外编排数学模型切实可行,排序算法可以生成安全高效的进闸方案,闸外编排的实现考虑了船舶进闸时间和安全性原则,缩短了闸次间隔时间,提高了日开闸次数,有效地提高了通航设施的整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描述和分析配送中心服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构建了每天订单到达数量服从泊松分布、订单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每次订货数量服从某一均值的正态分布的物流配送中心仿真模型,采用Java语言开发了仿真程序,并通过案例运行了该仿真模型,证明了该仿真系统对于评价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四通八达,然而不少市民出行仍存在"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段路"的难题。如何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本期多频道栏目就此议题开展讨论,希望探索出更好的交通方式,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大家的出行。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传统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式,并指出其在复杂的铁路系统中并不能保证轨道交通运营能力,更不能保证运营稳定性的缺陷。探究UIC406的能力分析方法,研究其能力分析模型,并通过其能力分析模型建立固定闭塞与移动闭塞下的追踪间隔时间模型,推出理论计算方法,最后通过railsys软件验证追踪间隔时间模型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的估算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阐述了站前、站后折返模式下的折返能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信号系统的选型及参数对折返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