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老年人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好发人群,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通过研究了解该病比较共同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的研究近年我院慢硬膜下血肿的61例病人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 半数以上的病人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头痛、精神症状、锥体束征阳性、视乳头水肿等表现,钻孔引流的在90%以上的病人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轻微的头部外伤史、头痛、精神症状、轻瘫、锥体束征等是比较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钻孔引流可以取得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腊上血肿46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机理及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理及方法,并发现钻孔引流术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报告小儿外伤性帽状腱膜下血肿19例,失血量约为70~210毫升,其中6例并发休克。用穿刺抽血和加压帽式绷带治疗,效果差,其中8例穿刺2次,4例3次,1例4次。改用穿刺抽血戴石膏帽的方法后,治疗7例均一次成功,此法简便费用少,可在门诊施行。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引流量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hronicsubduralhematoma ,CS DH)是中老年患者轻微颅脑损伤后最为常见的颅内病变。虽然CSDH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但钻孔闭式引流术已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方法。我们对CSDH患者术后引流量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选择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本院神经外科资料完整的CSDH患者 15 2例。其中男 138例 ,女 14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6 2 .3岁。 5 0~ 6 5岁者 12 6例占 83% ;双侧CSDH者 2 3例。 15 2例CSDH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脑内血肿部分抽吸对血肿触发自由基反应的影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脑内血肿大鼠模型并模拟血肿抽吸,观察各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血肿部分抽吸显著降低红细胞SOD活性(P<0.05),提示血肿部分抽吸抑制大鼠体内的自由基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肿周围组织和毛细血管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后 2 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伤后 7d、1 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按伤情轻重以及有无迟发出血进行分组比较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损伤后血凝障碍主要发生在伤后 2 4h内 ,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及迟发颅内出血密切相关。检测结果出现三项以上异常 ,对预测迟发出血有重要价值 ;D dimer血浆水平≥ 8mg/L时 ,可作为预后险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pollo支架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各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种支架到位成功率均为96.7%,两种支架系统之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无差别;解剖路径为Mori分型B型的手术成功率(83.3%)远低于Mori分型A型(100%);Wimgspan支架治疗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很高,与Apollo支架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1年后随访病变血管狭窄率两组之间差异减小,再狭窄比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支架治疗的两组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尤其是与狭窄血管相关的卒中和死亡明显低于标准内科治疗组;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支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与标准化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用颅内支架治疗严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后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并同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使用DSA和MRA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瘤术后及随访3个月的分级情况,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DSA与TOF-MRA对颅内动脉瘤随访3个月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1级的灵敏度分别为94.3%、97.1%,特异度分别为91.9%、89.2%,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颅内动脉瘤分级的增加随高血压的发生率而增加(χ2=7.82,P<0.05),与高血压成正相关(r=0.47,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平均分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随访术后颅内动脉瘤残留瘤的分级,MRA还有无创性检查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