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解读黄仁宇的技术、道德与数目字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宇从长时间远距离的角度审视历史的“大历史观”提出后,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他“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视角。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未能实现大的突破,至近代远远落后于西方,关键在于中国始终未能实现金融管制和数目字管理,这不仅为当代乃至后世的史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而且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贵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国家的正式税率不高,但老百姓为税负而痛苦。比如明代,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的自序中就说道:"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税重民穷,是明代人的普遍感受。税重导致民穷,当时的人为税负感觉痛苦,这是研究者根据史料得到的普遍印象。  相似文献   
3.
文化     
《珠江水运》2013,(Z1):72-73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