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8篇
  免费   166篇
公路运输   923篇
综合类   1227篇
水路运输   733篇
铁路运输   653篇
综合运输   1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EA4T钢的性质特征以及传统调质处理工艺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系统的实验,探索出了DJ4型机车车轴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目前较先进的电磁勘探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设备轻、速度快、费用低、精度较高、直观等特点。地震反射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对地形要求不高、可划分多层界面、能提供波速、精度较高等特点。文章首次把EH4电磁法与地震反射法联合运用于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两者结果基本一致,由此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并划分出隧道的围岩类别,为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内外微波介质材料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比较国内外微波介质材料的发展水平。总结基于微波介质材料的器件应用,同时展望微波介质材料及其器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特殊条件下的真空预压密封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软基处理工程实例,针对在局部有抛石地段的软土采取真空预压方法加固时传统的挖密封沟和施打淤泥搅拌墙技术存在相当大困难的情况,提出了在有抛石地段采取高压旋喷桩密封技术。实测结果表明,采取该技术密封效果良好,真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与堆载方案相比,采取本技术经济效益良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The diffusive and in situ flux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and total alkalinity (TA) have been measured and an estimation has been made of the water–atmosphere fluxes of CO2 in three estuarine systems of the Cantabrian Sea during the spring of 1998. Each of these systems undergoes a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The diffusive flux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alkalinity obtained present values ranging between 0.54–2.65 and 0.0–2.4 mmol m−2 day−1, respectively. These rang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other coastal systems. The in situ fluxes are high and extremely variable (35–284 mmol TA m−2 day−1, 43–554 mmol DIC m−2 day−1 and 22–261 mmol dissolved oxygen (DO) m−2 day−1), because the systems studied are very heterogeneous. The values of the ratio of the in situ fluxes of TA and DIC show on average that the rate of dissolution of CaCO3 is 0.37 times that of organic carbon oxidation. Equally, the interval of var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nthic fluxes of inorganic carbon and oxygen (FDIC/FDO) is very wide (0.3–13.9), which demonstrates th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processes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as well as by th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of CaCO3. The water–atmosphere fluxes of CO2 present a clear dependence on the salinity. The brackish water of these systems (salinity<20), where maximum fluxes of 989 mmol m−2 day−1 have been estimated, act as a source of CO2 to the atmosphere. The more saline zones of the estuary (salinity>30) act as a sink of CO2, with fluxes between −5 and −10 mmol m−2 day−1.  相似文献   
7.
在观察了强化胎盘因子对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影响的基础上,应用CTLL-2和7TD_1两种细胞株对强化胎盘因子刺激后的小鼠脾脏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胎盘因子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使小鼠脾脏细胞分泌IL-2和IL-6水牛均明显提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闵娟娟  钟林飞  程明 《中国水运》2007,7(12):120-121
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给数据的保存和传送带来了困难.多媒体视频编码方式MPEG-4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MPEG-4的概念、特点.详细讲解了其核心思想、关键技术和优点,以及其在因特网视音频广播、无线通信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描述了IPv4协议与 IPv6协议的不同之处,分别从首部格式、地址空间、地址分配、路由协议、域名解析、自动配置、安全性等方面对IPv6与IPv4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IPv6有别于IPv4的新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湘潭湘江四大桥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择,及其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灵活使用外加剂后掺法解决了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的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