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水路运输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压直喷柴油机EGR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增压直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EGR控制系统以降低NOx排放,具体介绍了EGR系统中的进气节流阀、组合气缸阀、EGR冷却器及电控系统的结构形式,并通过发动机试验测试了EGR系统的实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氢内燃机的发展现状和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氢(H2)内燃机的迅速发展,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论述。总结H2内燃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H2内燃机的先进技术,重点提出了H2内燃机的研究难点和重点并对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对发展方向做出论述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的《73/78船舶防污染附则Ⅵ》中关于限制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规则,并介绍了当前主要使用的减少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重点研究Pt/Pd/Rh堇青石催化剂对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并在一台4100Q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催化转化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影响不大,但易受碳烟和SOF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催化分解法、选择还原催化法和吸附还原催化法。在8A-FE型汽油机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吸附还原催化法可有效地降低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建议采用传统三效催化器在前、稀燃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在后的联合布置方案,并严格限制汽油中的含硫量。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一台车用增压涡流室柴油机的NOx排放,设计加工了EGR系统。使用AVL Boost软件对该EGR系统的机械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不同EGR率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较小EGR率时,该机的NOx排放得到了有效地降低,且燃油消耗率增加较小,表明了该EGR系统设计和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对NO_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台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生物柴油、掺混油和石化柴油进行试验,对滞燃期、燃烧始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预混燃烧放热规律和扩散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发动机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最高燃烧压力增加,最高燃烧温度上升,预混燃烧累积放热率减小,扩散燃烧累积放热率增大;燃烧参数的变化是造成NOx排放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借助CFD软件Star-CD,将基于β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应用于描述LPG发动机缸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来模拟NOx的生成,同时考虑了缸内湍流场中组份和温度场的脉动。给出了在火花点火的燃烧方式下,LPG发动机在不同曲轴转角下缸内NOx的时空分布。计算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与其它PDF方法相比更趋理性,为研究和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船用中速柴油机NO_x排放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专业的发动机仿真软件BOOST和HYDSIM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和电控单体泵仿真模型,并根据现有的柴油机试验数据和电控单体泵系统平台试验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标定;运用标定好的模型对电控单体泵系统配机的排放性能进行优化分析,最终结合米勒循环和喷油正时调整得出优化结果;考虑到油、气、室三者间的匹配要求,最终的优化把喷射、雾化与燃烧结合起来,并通过三维燃烧分析软件对电控单体泵系统的改进方案进行校核,为实现电控单体泵系统与柴油机良好的匹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中NO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汽车尾气中的NO,通过试验对“N2+NO”模拟尾气的低温等离子体净化作了研究;考察了放电电压、尾气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NO初始浓度对模拟尾气中NO去除率的影响;对低温等离子体脱除汽车尾气中NO的可能途径作了探讨,并从中判断出N2+NO体系中的主要反应,建立了动力学模型。模型中NO的反应动力学曲线与试验数据的一致性良好,证明了反应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