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40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98篇
铁路运输   92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揭示冲击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结构振动和噪声的内在关联性,采用1∶1足尺模型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进行多组冲击振动试验。通过在板式无砟轨道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锤击,获得钢轨轨顶、轨腰、轨底各个位置的加速度及声强声压数据,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获得了振动和噪声的频谱图,并进行频域特性对比分析,研究振动和噪声的内在关联性。结果表明:侧向冲击荷载下,轨顶轨腰处声强主要与侧向振动有关,频谱图峰值对应良好;垂向冲击荷载下,0~1 500 Hz区段的声强主要受垂向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铁列车提速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振动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80 km/h和120 km/h工况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时域和频域的实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结构垂向位移的影响不大;行车速度为120 km/h的工况下钢轨、浮置板、隧道的振动加速度1/3倍频程的峰值较行车速度为80 km/h的工况下的峰值分别有6.2、2.8、0.5 dB的增大;分频段分析各测点振动加速度综合振级,结果显示:在0~20 Hz与20~80 Hz频段内,只有钢轨的振动加速度综合振级增长超过5%,浮置板与隧道振级变化均小于2.5%,在80~120 km/h速度范围内,行车速度的提高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隧道振动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无砟轨道的整体刚度比有砟轨道大,为降低列车通过时的轮轨振动以及环境振动,有关无砟轨道的减振措施应运而生,考虑3种减振垫组合:轨下减振垫、轨下减振垫+枕下减振垫和轨下减振垫+板下减振垫。为研究3种减振垫组合情况下的减振性能,基于FEM方法,建立3种组合情况下的振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轨下减振垫+枕下减振垫组合和轨下减振垫+板下减振垫组合不利于减少轮轨(钢轨)振动;轨下减振垫+板下减振垫组合有助于降低200 Hz频率以下环境(底座板)振动,最多能降低底座板振动加速度级为11.98 d B,频率越低减振能力越强;轨下减振垫+枕下减振垫组合仅能略微降低20 Hz频率以下环境(底座板)振动,最多能降低底座板振动加速度级为5.46 d B;相关计算和分析可为合理设计减振垫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抑制制动器振动噪声的阻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芳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3,25(3):264-268
针对在盘式制动器制动块底板上粘贴一层阻尼层(Insulating Shim)的阻尼处理方法,首先指出制动块底板上阻尼层的减振机制在于粘弹性材料在接触面间表现出的摩擦作用,尤其取决于材料本身的迟滞效应。然后.定量分析了阻尼层对制动器噪声的抑制效果;利用能量等效原理将接触摩擦转换成系统中粘性阻尼后进行特征分析.考察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具有减振效率高,有效减振频率范围度,反应敏捷等优点,在机械振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一台四缸柴油机上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使用主动控制技术控制动力吸振式的频率,使其能足够发动机的主动振动频率,并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有效地抑制发动机的振动。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静、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1∶5模型设计、试验方法。根据弹性试验、开裂试验和破坏试验结果,研究分析该类结构的工艺特点、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结构特别是湿接缝截面的抗裂性、开裂区域裂缝发展分布规律以及结构极限承载力。在对模型梁体系转换前、后和先简支后连续梁破坏前、后动力测试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校核模型梁的刚度、制作精度,最后初步探讨了先简支后连续梁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7.
王猛  徐新喜  王旭 《汽车工程》2007,29(7):611-615
针对车辆悬架系统的功能及物理特性,以车轴的运动为系统输入,对复杂的整车行驶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以某型专用越野车辆为例,建立了簧载质量的3自由度振动模型,推导了簧载质量任意位置处的加速度频响函数;利用汽车试验场道路测试数据,通过遗传算法编写VC程序进行了数据拟合,得到了悬架系统在不同路面工况下的等效物理参数。实际应用表明,拟合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平顺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中明  张志飞  黄泽好  肖建伯  周坤 《汽车工程》2007,29(2):160-164,156
对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摩托车进行了平顺性道路试验,研究分析了摩托车平顺性的实际特点,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ISO5349,提出了摩托车平顺性客观和主观评价方法。通过主观调查和客观评价,探讨了手把处、座位处的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感觉之间的联系,座位处分析结果与ISO2631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林凌  黄其柏  连小珉  郑四发 《汽车工程》2006,28(12):1078-1080,1085
推导出两端简支排气管气固耦合系统振动方程,研究排气管气固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并通过实验分析排气管气固耦合系统在特殊环境下的频率,为改善排气管的排气消声性能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整车对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总体要求,利用理论计算、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各种工况模拟以及悬置性能分析,确保悬置系统各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实际样车在不同路况、速度下验证了悬置系统隔振率、平顺性、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设计过程的总结,形成了一套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方法、明确了性能评价指标和相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