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短距离低功率无线通信接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短距离低功率无线通信接入系统中蓝牙,UWB和Wi-Fi,并比较它们容量,网络拓扑,安全,QoS支持和功率消耗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一种基于wi-Fi无线网络搭建的网络平台,该平台是可以实现远程无线隔离开关控制、数据采集接收和发送、实时视频画面监控等多种功能的集合综合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3.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要求接入设备在应急现场提供无线话音通信功能,通常该功能有Wi-Fi和无线PBX两种实现方式,介绍2种方式的实现原理和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庞立  朱莉莉 《船电技术》2019,39(4):36-38,64
本文针对电焊机分布式工作时不便集中监测其工作参数的问题,设计了电焊机互联网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SimpleLinkCC3220MCU为核心控制器,在控制器上移植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进行任务分解,利用CC3220内置的网络协议栈及HTTP服务器。经Wi-Fi连接互联网,用户通过访问web页面实现对不同电焊机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5.
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作为互联网应用,面临诸多网络安全风险。分析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安全防护需求,结合系统部署环境特点和应用特点,对其进行安全防护设计。重点从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高旅客出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蓝牙和无线局域网共存的模式有协作模式和非协作模式两种。当两种无线模块同处于一个设备时,所造成的干扰强度是非常剧烈的,有时可能出现丢失连接的情况。对此,非协作模式模式下有五种解决方案,协作模式下有两种解决方案。分析蓝牙所采用的自适应跳频技术(AFH)的基本原理,给出自适应跳频状态的控制过程,确定可用的信道。使用AFH的蓝牙系统,具有在受干扰情况下传输速率约为无干扰时的95%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Max2829射频收发芯片,以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的2.4G无线通信可行性方案。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案,详述了器件选型的原因,介绍了硬件电路设计流程,并给出了软件控制的部分代码,为构建较远距离的视距无线通信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各种复杂的无线通信环境,如乒乓效应、快速切换、异构网切换等问题,介绍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移动终端自动切换的控制方法,通过记录状态对各种正常以及异常事件的响应,构建完备的有限状态机对终端的切换过程进行自动控制.本文还介绍了自动切换机制在实脸网络中的实现过程.结果表明,采用有限状态机控制的切换过程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可预见的事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各种参数,提高切换的灵活性和稳定可控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载设备和部件的实时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检测终端、车载无线网络、远程服务器组成的车辆及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HTTP等网络通信协议,实现对温度、位置等多种传感参数的实时无线远程检测和监测,以及数据存储和智能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成功应用表明:有效数据成功传输比例与车辆Wi-Fi网络覆...  相似文献   
10.
The provision of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policy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 travellers’ choice of travel mode. The majority of existing literature reports on the results from single citie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nationwide travel survey implemented to examine multiple modes of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across five mainland state capitals in Australia, with a focus of urban rail.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differences in mode choices among surveyed travellers sampled from the five cities by accounting for two types of factors: service quality and features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socio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 stated preference approach is adopted to elicit people’s valuation of specified mode-choice related factors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pay. In particular, the availabilities of wireless and laptop stations – two factors rarely examin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also considered in the SP survey. The survey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mixed logit models. To test for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were interacted with random parameter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marginal utilities simulated.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intercity differences, user group status, gender, income, and trip purposes partially explain observed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